檢查一下你的脾胃
我國傳統中醫學認為,當脾虛失健的時候,就會出現清陽不升,濕濁不化,人體就會出現九竅不通的情況。因此,一旦九竅出現了問題,首先就應該想到是脾胃出現了某些問題。
在我出診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患有脾胃病的病人,這些人大多數看上去精神狀態都不是太好,有的人麵色發黃或者是蒼白,而且嘴唇還沒有一點光澤;還有一些人身體過於消瘦,感覺一陣風就能夠把他吹倒似的;還有一些人雖然看起來體格強壯,長得很肥胖,但是卻一點都不結實,一身肥肉;還有一些人說起來話來有氣無力,精神萎靡不振,年紀輕輕卻呈現出未老先衰的症狀,這些症狀大多數是因為脾胃功能受損所造成的。
有的人可能會問,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這些人的外在狀態當中看出他們的脾胃到底有哪些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很多時候,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外在狀態看出其內在的狀況,而且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那麼,我們應該從哪裏來看呢?在這裏告訴大家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人的九竅來看。那什麼是人的九竅呢?在中醫學上具體主要指的是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前陰尿道和後陰肛門這九竅。
中醫古籍《脾胃論》裏有這樣一句話叫“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脾作為人體的後天之本,主要是主運化水濕的
,主升清陽。水穀所化生的精微之氣被脾升舉至上焦,滋養心肺,並且由肺布達九竅、四肢以及皮膚,清陽之氣出於頭麵官竅,九竅也就通利了。反之,當脾虛失調,清陽不升,濕濁不化時,也就會出現九竅不通的情況。所以,一旦九竅出現了問題,首先我們要想到的是不是脾胃出了什麼毛病。
一、從口唇的狀況看脾胃
有一天,我們幾個朋友在一起吃飯,我發現一個平時很愛說話的朋友這一次不愛說話了。我仔細觀察發現他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而且很幹燥,已經爆皮、裂口子了。
我走過去就直接問他:“你最近是不是覺得脾胃不太舒服?”
這個朋友非常驚訝地說:“你簡直神了,最近這段時間我是覺得脾胃不好,也吃不進去東西,睡眠也不好。這些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我笑著說:“是你的嘴告訴我的!”
“你是說我的嘴?可是我一直也沒怎麼說話啊!”把我的這個朋友弄得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於是我接下來就把這其中的道理告訴了他。而且還告訴他每天要堅持按摩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等幾個脾經重點穴位。就這樣,大概兩個月之後,我再次見到他的時候,身體情況已經大有好轉,他的嘴唇紅潤,神采奕奕。
我為什麼能夠從嘴唇上看出這位朋友的脾胃有問題呢?其實在《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
之官也”,“脾開竅於口”,“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這其實就告訴我們,明脾開竅於口,脾胃有問題的時候就會表現在人的嘴唇上。一般情況下,脾胃比較好的人,其嘴唇紅潤,幹濕適度,潤滑有光。反之,如果一個人的嘴唇像我的那個朋友一樣,則說明他的脾胃已經有問題了。
脾還主涎液。傳統中醫認為涎與唾合稱為“口水”。《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就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當一個人脾氣充足,那麼涎液就能夠正常的傳輸,從而有效幫助我們進行吞咽和消化,而且它還會老老實實待在口裏,不會溢出來。
一旦出現脾氣虛弱,脾本身具有的固攝功能就會出現失調,“涎”也就開始不聽話了,比如我們在睡覺的時候會流口水,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流哈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