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脾胃健康的密碼
中醫的脾胃具體指什麼
早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形成了中醫髒腑學說,可以說這是基於古代學者對解剖知識,對生理、病理現象的長期觀察及臨床實踐的總結。
由於古代條件的限製與現代醫學不同的研究方法,讓所形成的髒腑學說已經遠遠超越了人體解剖學的範圍,而且還建立了一係列獨特的理論體係。
中醫一個髒器的功能,其實是包括了現代醫學裏麵幾個髒器的功能,“脾胃”可以說是大家經常聽說的一個詞語,那麼,中醫上所說的脾胃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中醫所說的脾胃通常是指人體的整個消化係統,主要包括胃腸道等重要器官。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具有受納食物、消化和運輸水穀、化出五味營養以養全身和統攝血液等功能。
我們的每一個人在出生之後,就有賴於脾胃功能的健全,我們吃入的食物營養經過消化、吸收並輸運全身,這樣才能夠保證機體的正常發育和能量的需要。因此,脾胃功能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到人體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的,人體營養充足,氣血旺盛,體格健壯;脾胃虛弱,則受納運輸水穀失職,人體所需營養不足,就會造成身體羸弱,很容易生病,自然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和壽命了。
脾胃虛寒主要指的是什麼呢?脾胃虛寒,主要是因為飲食失調、過食生冷、
勞倦過度、或者是久病憂思傷脾等所導致的病症。症見納呆腹脹、脘腹痛而喜溫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溫、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小便清長或不利、婦女白帶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潤、脈沉遲等。我們常見的因為天氣變冷食冷品而引發胃部疼痛,疼痛的時候也會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症狀減輕。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冷痛不適,喜溫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食冷或受涼後疼痛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隻要是有上述症狀的都屬於脾胃虛寒,當然,有一些藥物對於脾胃虛寒者而言是不能夠服用的,因此,藥用說明上都寫有脾胃虛寒者慎用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