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做的事(1 / 1)

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做的事

如果過分的自信就會顯得一個人不真實,在職場中,如果你做不到的事情也自信滿滿的從老板手中接過,並且信誓旦旦的保證,這就是害了自己。一定要做自己做得到的事,量力而行。

重要的是,與其極欲恢複自我的形象,不如找出現在可以做的事。知道應該做的事,然後加以實行,就可以從自我的形象中獲得解放。

總之,要試著記下馬上可以做的事,然後加以實踐,沒有必要非是偉大、不平凡的行動隻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夠了。因為我們就是想一步登天,所以才找不到事做。

以下是一位攝影師的小故事。

一次,這位攝影師出席某個聚會。前往酒會的途中,這位攝影師說道:“我戒酒了”,問他:“什麼時候開始的”,他回答:“剛才我決定戒掉的。”他把煙、酒都戒掉了。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待這次酒會過後”或者“這次酒會是最後一次”。

“永遠”也是一小時一小時累積起來,因為抽掉一小時,也就沒有永遠了。

試著製作兩張卡片,一張寫上“Go ahead!”(做吧),另一張寫上“待會兒再做”。把這兩張卡片隨身帶著,當自己不太有自信時,抽出其中一張。這時應該抽出寫著“Go ahead!”那張。

我們可以在背麵先寫上“要有自信”。

當自己不知道要不要

做時,務必抽出這張卡片。因為今天關係著第二天,今天可以動手做的事如果沒有動手做,明天再要動手做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跑馬拉鬆,因為身體會疲倦,所以我們不可能每超越一根電線杆就更有動力。但是,隻要不完全是肉體上的操勞,一次一次的達成目標會帶給人更多的動力。所以,應該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階段來達成。每達成一個階段,都會產生新的動力。然後就會激發達成終極目標所需要的動力。心想:“大概很難吧!”然後陷入憂鬱的人,一開始就被目標屈服了,而且,這些人會立一個自己做不到的目標,可見他們內心已經扭曲。

一個健全的靈魂,會向往自己能夠做到的事。

心智發育未成熟的人,會不斷采取非常強烈的自我中心的態度。這種表現型,以自我中心的人一旦訂立目標,一定是立刻吸引眾人注意的那個目標,然後,因為執著於那個目標,而迷失了此時此地自己應該做的事到了最後就是獨來獨去,標新立異。年輕時候喜歡標新立異的人,老了以後往往抑鬱度日,就是這個緣故。年輕時無法克服自我表現、自我中心的個性,到上了年紀,就成了憂鬱症。

有句俗話說:“雁子飛,烏龜也跺腳”,就是說“找不到自己要作的事”的人,不做像這句話中的烏龜螞?

假設烏龜看到雁子飛過天空而自己也想飛

,那不是很奇怪嗎?烏龜應該有烏龜能做而雁子不能做的事才對。

職場上無時無刻不是充滿著激烈的競爭,要在職場上成功生存下去自自信必不可少。有了自信,我們就能夠主動的抓住可以展示自己的機會或是良好的機遇,而沒有自信的人,尤其是以職場新人為主,往往不敢麵對失敗,總是不由自主的選擇逃避,隻會盯著自己的缺點和失敗不放手,因此也難以有所成就。可是自信過度,承擔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就會壞了自己的前途。所以說,正確把握自信心很重要,充滿自信,量力而行,做自己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