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肝、脾、腎同補,就找三陰交(1 / 1)

第104章

肝、脾、腎同補,就找三陰交

從中醫的角度上說,人體經絡為運行氣血,聯係髒腑、體表、全身各處的通道,為人體功能的調控係統。

三陰交穴為經絡鏈接的樞紐,人體的十二正經之中,有3條正經會經過三陰交穴,它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這3條正經的健康狀況。

我們的足底有3條陽經、3條陰經,本來,這些經脈處於平行狀態,三條陰經指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闕陰肝經。從中醫的角度上說,脾統血,肝藏血,行氣,腎藏精,三陰交穴雖屬脾經,但是由於與另外兩條經脈之間有著密切聯係,因此,經常按揉三陰交穴能夠健脾益血、調肝補腎,此外,還可安神、促進睡眠。

三陰交穴很容易找到,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後方。取穴時采取正坐姿勢,將除大拇指外的其餘四指並攏,小指下緣靠近內踝尖,食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和脛骨後緣交點處。

人體五髒六腑間相互聯係,一旦某一髒腑出現問題,其他髒腑就會受影響,因此中醫認為,養生、治病要從整體入手,千萬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肝、腎、脾之間關係密切,腎藏精、肝藏血,精與血之間相互化生、相互轉化,因此,自古以來就有“肝腎同源”、“精血同源”之說,血的化生要依賴精氣氣化,腎經充沛也要靠肝血滋養,因此

,想養好腎,一定要重視肝髒的保養。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與脾是先後天互相滋養的關係,腎藏精,要依靠脾胃化生之水穀精微來補充、濡養;脾胃化生水穀精微的功能要依靠腎中元氣之激發、推動,因此,養腎的同時必須養脾胃。

那怎麼做才可以肝腎脾同補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刺激三陰交穴。三陰交穴為脾經之井穴,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將體內的水濕濁毒運化到體外,每天中午11:00,脾經當令,此時按揉左右腿上的三陰交穴各20分鍾,能夠將身體中的濕氣、濁氣排出體外,人體皮膚出現濕疹、蕁麻疹、過敏等疾病的主要誘因就是體內濕氣、濁氣的擾亂,此時按揉三陰交穴就能夠將這些濕氣、濁氣趕走,讓肌膚變得光潔而細膩。

人體的任脈、督脈、衝脈之經氣同起於胞宮,每天晚上5:00~7:00,腎經當令,此時按揉兩腿上的三陰交穴各15分鍾,可促進任脈、督脈、衝脈暢通。

晚上9:00~11:00的時候,三焦經當令,按揉兩腿上的三陰交穴各15分鍾,有祛斑、祛痘之功。三焦為人體氣血運行之通道,想要讓身體中的各個器官、經絡得到氣血之滋潤,三焦的暢通是必不可少的。

按摩方法見效的速度相對較慢,因此,要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穴位按摩,

這樣才可以獲得最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