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就“出逃”吧(1 / 1)

累了就“出逃”吧

四十歲的男人,萬慮集於一心,萬勞聚於一形,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很多人因此感歎,一個人到了這個年齡就再也輕鬆不起來了。果真如此嗎?未必。從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說,四十歲男人不能讓自己始終繃緊神經,如果工作倦了、累了,就應該放下工作大膽出走,偶爾的“翹班”換來的會是一身輕鬆。

自從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那天起,男人便進入了無窮無盡的工作狀態。一周5天,朝九晚五,機械化的工作就這麼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進行下去。日子一長,對工作倦怠的心態便從此而生。

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高級職員的陸濤,參加工作9年,一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是從今年春天開始,他突然厭倦工作了,不想上班,特別是在長假或雙休日過後,一想到上班就想哭。早上聽見鬧鍾一響,就覺得心煩,出了門,心就開始發慌,覺得胸悶、頭暈、氣短,覺得上班簡直就是冒險,但一想到還得供房,又不得不打點行裝往公司走。

女人如果覺得倦怠了,隻要條件許可,她就可以在家裏做一個全職太太,這不會遭人非議,更重要的是男人也會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可男人不行,還沒有聽說哪個正當盛年的男人不工作歇在家裏做全職老公的,就是有,長時間如此,估計結果也不會很樂觀,因為沒有一

個女人會願意和隻靠老婆的男人生活。更何況四十歲男人往往都已經成家立業,可謂是上有高堂,下有兒女,中間有嬌妻,所以不得不咬緊牙關,硬撐著每天去工作。然而事實證明,如果一個人總是處於超負荷工作的狀態,持續下去,對工作、對自己的身心都是一種傷害。

與其在每天疲累工作之後,讓不想工作的念頭折磨著心靈,還不如從現在開始,調整好心態,讓不想工作的痛苦離你遠去。因為身處工作、生活方式激蕩變革的“後工作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加自主的選擇。

每個人不想工作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果你患有這樣的“上班恐懼症”,即在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中,期待著每周兩天的休息日,而每到周日晚上,又會對即將到來的工作日產生恐懼,那你就可以和工作說拜拜了,至少是暫時的。

心理學家告誡我們,不想上班時就不上,可以去讀書充電,也可以請假去旅遊,最終的目的都是放鬆自己。要知道,隻有以飽滿的狀態去工作和生活,人生才是有質量、有意義的。

對於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的男人,可以選擇重新走入校門,久違的校園生活會讓你的心態變好,這樣,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不但自己整個人精神好了很多,還獲得了很多的知識,當你再回到工作中時,你完全可以選擇一份比目前的待遇好很多

的工作,既調整了心態,又使自己的事業邁上了一個台階,豈不是兩全其美。

有一些四十歲男人對於自己的現狀很滿意,就是覺得工作壓力太大了,那也很好辦,外出旅遊好了,留戀於山水之間,徜徉在曆史積澱的文化中,又有什麼放不下的呢?如果暫時脫不開身,那就權當目前的工作是為自己攢旅遊費好了,有了那麼動人的目標,工作起來應該不會很痛苦了吧?

不要對自己太吝嗇,總是覺得辛苦賺來的錢舍不得花,因為還要買房子,還要買車。要清楚一點,那就是隻顧向前衝,卻從來不加油的車是跑不了多遠的,隻有給自己適時的放鬆,才能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以後的工作中去,也隻有良好的工作狀態才會給你帶來良好的收入,所以說,一定數量的消費和錢財的積累並不矛盾。

當然,如果你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充分的物質準備的話,完全可以換一種工作模式,做個瀟灑的SOHO吧,四十歲的馬先生就是這其中的受益者。這個打過高級工、也曾經當過老板的人現在在網上開了一家小店,不但店鋪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可以每天自由地安排工作、生活和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他說自己對現在的工作是甘之如飴,再也不想過那種每天打卡上班,經常超時工作的夢魘般的日子了。

對於一段時間內還不能放鬆的上班族來說,要

克服上班恐懼情緒,可以從生活內容、作息時間兩方麵做出相應的調整。深呼吸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早晨起床時,工作間歇中,總之,感到任何不爽時,都可以做幾次深呼吸,吐故納新有助於緩解緊張的心情。給自己每天的工作做一個安排,每做完一件事,就打一個勾或者圈掉,看著那些工作一點點地被自己劃掉,成就感會油然而生,焦慮感也會逐漸消失。這也算是暫時緩解焦慮的一個小處方吧!

感到疲憊時,就應該主動放鬆,放鬆過後,還要全心投入工作。四十歲男人要明白,放鬆無罪,但是要把握度,不要讓放鬆變成了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