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有度,才能更精彩(1 / 2)

張弛有度,才能更精彩

我們強調放鬆、強調勞逸結合的重要性,就是因為一個人隻有在頭腦清醒的狀態下工作,才會是高效率的,否則,就算我們花費在做事上的時間再多,效果也會很差。所以保持清醒的精神狀態對我們來講相當的重要。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林場找到一份伐樹的工作,由於薪資優厚,工作環境也相當好,伐木工很珍惜,也決心要認真努力地工作。

第一天,老板交給他一把鋒利的斧頭,劃定一個伐木範圍,讓他去砍伐。非常努力的伐木工人,這天砍了18棵樹,老板也相當滿意,他對伐木工人說:“非常好,你要繼續保持這個水準!”

伐木工聽見老板如此誇讚,非常開心,第二天他工作得更加賣力。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天他卻隻砍了15棵樹。

第三天,他為了彌補昨天的缺額,更加努力砍伐,可是這天卻砍得更少,隻砍了10棵樹。

伐木工人感到非常慚愧,他跑到老板那去道歉:“老板,真對不起,我不知道為什麼,力氣好像越來越小了。”

老板溫和地看著他,接著問:“你上一次是什麼時候磨斧頭的?”

伐木工望著老板,詫異地回答說:“磨斧頭?我每天都忙著砍樹,根本沒有時間磨斧頭啊!”

當你從18棵樹的成績降低到10棵樹時,就表示你必須找出時間,磨一磨你的刀

了。

多一點時間休息,多花一點時間增強實力,你才能頭腦清醒,事半功倍,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你的掌控之中。

獲得清醒狀態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休息。一個人隻有休息得好,才有可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問題是,我們很難獲得高質量的休息。

高質量的休息,就是要達到能將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處在一種鬆弛的狀態,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機能和精神狀態都能夠得到恢複。獲得高質量的休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很難做到“該做事的時候做事,該休息的時候休息”。其實我們要做的事,並沒有多到一點兒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並沒有多到連吃飯、去廁所、搭公交車,甚至睡覺的時候都要為做事傷腦筋。但是做事帶給我們的緊張情緒卻被我們毫無保留地帶到了做事以外的生活中。休息的時候,我們的腦海裏麵還是纏繞著有關於事情的種種細節,我們還是在下意識的慣性作用下,處在做事的狀態中。盡管我們可能已經遠離了電腦,遠離了文件,但是我們的大腦卻還是和這些東西連在一起,遲遲不肯離開。更為嚴重的是,做事也蔓延到了我們的睡眠之中。我們中有多少人可以每天享受到舒適的睡眠,而不被與工作有關的夢境打擾,相信那個比例一定是小得可憐。

而無法獲得真正休息的症

結就在於我們不能夠很好地在做事態與休息態之間實現轉換。我們經常是一時間回不了神兒,或者認為我們不能很好地進入角色。讓你停止休息,馬上投入做事,可能不難;但是要你停止做事,馬上去休息一下,可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因為人畢竟不同於機器。如果是一台機器的話,隻要設置一個開關就行了,就能讓它說幹就幹,說停就停。可是人是不可能做到的,任何人在任何狀態間的轉化調整,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於是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個漸變過程盡可能的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