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有度,才能更精彩(2 / 2)

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做事,必須要有高質量的休息。休息絕對不是浪費時間的事情。渾渾噩噩24小時地做事,一定不會比12個小時全神貫注做事產生更好的效果。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關鍵是,在你需要休息的時候,你能夠想到這一點,而不再把自己的精力停留在做事上。

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暇時吃緊,忙裏偷閑。在我們閑暇的時候,甚至是無聊得有些發慌的時候,就應該給自己安排一些事情做,把一些不急於讓我們解決的事情拿來思考一下,把一些早就放在案頭卻沒有時間看的書瀏覽一番,為的是以後能夠獲得從容;在我們手忙腳亂,甚至是四腳朝天的時候,也能有心情來個忙裏偷閑,哪怕就是坐在街心公園裏

麵看看小孩子們玩耍,或是閉目養神的時候打開娛樂頻道聽聽歌星們的消息,為的就是獲得片刻的閑暇,這樣我們就不會讓自己閑得無聊,或是忙碌得精疲力竭。勞逸結合就是這麼產生的。

在這裏我們需要糾正一個關於休息、關於放鬆的錯誤想法:放鬆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

事實上,“放鬆”有迅速的方法,也有簡易的方法,由於有這些迅速與簡易的放鬆方法。使得忙碌的工作日中隨時隨地的放鬆成為可能。而不是隻有在夜晚完成最後一件事才能放鬆。

假使我們把放鬆與外出用餐相比較,你就會更容易了解。比如,有時你為求便利而選擇吃速食;有時你卻選擇享受一頓四道菜的大餐。你的選擇是視當時的情況而定,“放鬆身體”也是同樣的道理。

放鬆不過是逐漸地鬆弛緊張,就是如此簡單。人人都要承受壓力,壓迫感促使我們背部的發條逐漸鎖緊,我們唯有借放鬆來鬆弛發條以減少壓迫感。更進一步而言,仿佛玩具一般,我們也需要一些動力的驅策來運作。

但假使施以的動力過大,我們便趨近極限點,而有斷裂的危險。不過我們與玩具之間至少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我們可以停止緊張的累積,並且可以隨時隨地決定鬆弛緊張。

人到四十,更應該懂得,一切成就都要靠健康的身體去爭取,因此對於身體這架唯一的機器,

一定要愛護有加。而放鬆、休息對於身體,正如潤滑油對於機器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