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左右逢源,四十歲男人當精通世故
年輕人未經社會的打磨,總會呈現出棱棱角角,容易碰壁。人到四十,我們就應該悟透生存智慧,以“圓”的方法取代“方”的精神,能屈能伸,圓融大度,這樣必能減少前進的阻力,對任何新環境都不難適應,再複雜的人際關係也都能料理妥當。
“口舌之快”逞不得
日常交往、辦事溝通都離不開交談,會說話的人能在社會上縱橫奔走,左右逢源,而不會說話者就難免與人產生摩擦,甚至惹來是非。
社會上,有一些四十歲男人自認“閱盡世事”,於是總是不分場合地說三道四,更糟糕的是,他們隻圖自己說得痛快,刺傷了別人還不自知,結果不知不覺中埋下了一顆顆仇恨的種子,這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
那麼,哪些錯誤的言談方式是必須改正的呢?
(1)在與人交談中,總將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談話時切忌自始至終一人獨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銷自己,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故事。有個名人說過,漫無邊際的喋喋不休無疑是在打自己付費的長途電話。這樣不但不能表現自己的交談口才,反而令人生厭。要知道池蛙長鳴,不為人注意,而雄雞則一鳴驚人。這就說明過多地“說單口相聲”不能交流思想,不能增進感情。交談時應談論共同的話題,長話短說,讓每個人都充分發表意見
,留心別人的反應,這樣才能融洽氣氛。正如亞曆山大·湯姆所說:“我們的談話就像一次宴請,不能吃得很飽才離席。”
(2)尖酸刻薄、烽煙四起的爭辯。言談交際中免不了爭辯,但善意、友好的爭辯更能促進彼此間的了解,活躍交際環境,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有時一場精彩的爭辯會令人蕩氣回腸,齊聲喝彩;但是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爭得麵紅耳赤,以致烽煙四起,導致心情不爽,望而生歎,敬而遠之,同樣令人生厭。
(3)逢人訴苦,博取同情。在人的生涯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和苦難,但每個人應對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迎難而上,有的人知難而退,有的人卻將苦難帶來的愁苦傳染給別人,在眾人麵前每陳辛酸,以獲同情。小泉是一名稅務幹部,工作上難免碰到一些挫折——追稅遭到冷漠,查稅遭到無端謾罵等,他因而大傷腦筋,憂從中生。於是就經常唉聲歎氣,怨天尤人,說這工作太難做了,實在不想幹了,一肚子的苦水。工作之餘,朋友相聚,共敘衷腸,小泉少不了將苦水倒出來。開始時,朋友也願為之排憂解難,想一些法子,給他鼓鼓氣。但是每次相聚談話都是如此,朋友們覺得小泉太沒誌氣,簡直就是一個“苦水瓶”,以後與他的交談漸疏。因此,交際中一味地訴苦會讓別人覺得你沒魄力,沒能力
,會失去別人對你的尊重。
(4)無事不通、無事不曉地耍能。言談中,談話的內容往往涉及天文、地理、曆史、哲學等古今中外、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般的話題。如果你在交談中表現“萬事通”“耍大能”,到時定會打自己的嘴巴,砸自己的腳。因為交談是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方式,而不是表現學識淵博、見識廣泛的舞台。更何況老子曾說過:“言者不知,知者不言。”交談中什麼都說的人其實什麼都不知道。“兩小兒辯日”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大教育家孔子都會在兩個小頑童麵前碰釘子,可見人千萬不要耍能。
(5)在交談中表現失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言談習慣,尊重他人的言談習慣同時也能獲得他人對你的尊重。如果你發現別人都不太喜歡與你正經交談,而你想改變這種狀況時,可以做多種努力,檢查一下自己在言談習慣中有無失禮行為也是方法之一。你可以通過熟悉你的同學或朋友來了解自己是否在言談中有下列失禮的情況:
①經常性急地打斷別人的說話。
②常常一口否定對方的觀點,比如說:“絕對不可能像你說的……”“你說的根本不對頭……”
③常有“別瞎說”“胡說八道”“你真蠢……”等不禮貌的口頭語。
④喜歡模仿別人的語調和口氣來取樂。
⑤以居高臨下的口氣說話,或常帶有“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