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漢宣帝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請求隨他一同去長安,說:“我對你會有好處的!”其他屬吏卻不同意,說:“這個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說大話,還是別帶他去為好!”龔遂說:“他想去就讓他去吧!”
到了長安後,這位王先生終日還是沉溺在醉鄉之中,也不見龔遂。可有一天,當他聽說皇帝要召見龔遂時,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處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一副醉漢狂徒的嘴臉,龔遂也不計較,還真來了。王先生問:“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當如何回答?”
龔遂說:“我就說任用賢材,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
王先生連連擺頭道:“不好!不好!這麼說豈不是自誇其功嗎?請大人這麼回答:‘這不是小臣的功勞,而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
!’”
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按他的話回答了漢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任以顯要而又清閑的官職。
喜好虛榮,愛聽奉承,這是人類天性的弱點,作為別人的上司和領導,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在處理上下級關係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時時處處表現出對上司應有的尊重。當他向你交代任務或發出指示時,你要仔細聆聽,不要顯得無精打采,漫不經心。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必然會大大傷害上司的尊嚴和麵子,他會覺得你缺乏對他應有的尊重。
(2)無論上司是對是錯,你都要先聽他說,然後再婉轉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3)千方百計把上司交辦的事辦圓滿,特別是私事更要辦好。細心的人可能都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在單位裏,同樣都是服從上司、尊重上司,但每個人在上司心目中的位置卻大不相同,這是為什麼?這就是能否掌握做下屬的藝術。有的人肯動腦子,會表現,主動出擊,經常能讓上司滿意地感受到自己的命令已被圓滿地執行,並且收獲很大。相反,有的人卻僅僅把上司的安排當成應付公事,被動應付,不重視信息反饋,甚至“斬而不奏”,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4)將自己的功勞歸成上司的,把本該屬於自己的鏡頭悄悄地讓給上司。擅長處理上下級關係的人
,都會對自己的功勞淡化,不顯山不露水,必要的時候將一切功勞、成績、好名聲都歸之於上司,而將過錯罵名留給自己,用當今一句流行的話就是:“幹得好是由於上級領導的英明、偉大,幹得不好是由於我們沒有很好地理解上級的意圖,執行上級領導決策時出了偏差,水平不高。”試問對於這樣的下屬,哪一個上司能不喜歡、寵信呢?
如果你在與上司打交道的過程中,總是這樣笑臉相迎,處處“退卻”的話,那麼上司心裏就會對你有好感。因而,一旦有晉升機會時,自然就會優先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