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能屈能伸,四十歲當有隱忍的姿態
人生如棋,一味衝撞的是陣前卒子,動輒傾盡身家性命。唯有將帥之風者才知道何時該衝鋒陷陣,何時該韜光養晦。四十歲的男人做人處世須知過剛則易折,驕矜則招禍,應以忍辱柔和為妙方,剛柔並濟,進退有度。
世事如棋,謀定而後動
俗話說人心難測,社會上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陷阱,一著不慎就可能萬劫不複了。做人處世應該三思而後行,盡量讓自己的計劃周詳,這樣才能避免失敗。適當的忍耐和柔順是必要的,這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犧牲,也是為了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明朝嘉靖時期,奸臣嚴嵩受到皇帝的寵信,一時權勢熏天,在朝中對不順從他的大臣橫加迫害,很多人都對他敢怒不敢言,許多有誌之士更是把推翻嚴嵩當作目標。
當時嚴嵩任內閣首輔大學士,而徐階也是內閣大學士,他在朝中很有名望,嚴嵩就多次設計陷害他。徐階裝聾作啞,從不與嚴嵩發生爭執,徐階的家人忍耐不住,對徐階說:“你也是朝中重臣,嚴嵩三番五次害你,你隻知退讓,這未免太膽小了,這樣下去,終有一天他會害死你的。你應當揭發他的罪行,向皇上申訴啊。”
徐階說:“現在皇上正寵信嚴嵩,對他言聽計從,又怎麼會聽信我的話呢?如果我現在控告嚴嵩,那麼不僅扳不倒他,反
而會害了自己,連累家人,所以這事絕不可莽撞!”
嚴嵩為了整治徐階,就指使兒子嚴世蕃對徐階無禮,想激怒他,自己好趁機尋事。一次,嚴世蕃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羞辱徐階,徐階竟是沒有一點兒怒色,還不斷給嚴世蕃賠禮道歉。有人為徐階打抱不平,要彈劾嚴嵩,徐階連忙阻止,說:“都是我的錯,我慚愧還來不及,與他人何幹呢?嚴世蕃能指出我的過失,這是為我好,你是誤會他了。”
徐階在表麵上對嚴嵩十分恭順,他甚至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嚴嵩的孫子,以取信嚴嵩。後來,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鄒應龍告發嚴嵩父子,皇帝逮捕嚴世蕃,勒令嚴嵩退休。徐階還親自到嚴嵩家安慰。這一行動使得嚴嵩深受感動,叩頭致謝。嚴世蕃也同妻子乞求徐階為他們在皇上麵前說情,徐階滿口答應。
徐階回家後,他的兒子徐番迷惑不解,說:“嚴嵩父子已經獲罪下台,父親應該站出來指證他們了。父親受了這麼多年委屈,難道都忘了嗎?”
徐佯裝十分生氣,罵徐番說:“沒有嚴家就沒有我的今天,現在嚴家有難,我負心報怨,會被人恥笑的!”嚴嵩派人探聽到這一情況,信以為真。
嚴嵩已去職,徐階還不斷寫信慰問。嚴世蕃也說:“徐老對我們沒有壞心。”殊不知,徐階隻是看皇上對嚴嵩還存有眷戀,皇上又是個反
複無常的人,嚴嵩的爪牙在四處活動,時機還不成熟。他悄悄告訴兒子:“嚴嵩受寵多年,皇上做事又喜好反複,萬一事情有變,我這樣做也能有個退路。我不敢疏忽大意,因為此事關係著許多人的生死,還是再看看情況定奪的好。”
等到嚴世蕃謀反事發,徐階密謀起草奏章,抓住嚴嵩父子要害,告嚴嵩父子通倭想當皇帝,才使得皇上痛下決心,除掉嚴嵩父子。
徐階不逞匹夫之勇,默默忍耐,以柔順的表麵保全自己,終於等到時機扳倒了嚴嵩父子。
沒有十足的把握就不動手,徐階的做法可謂謹慎有加。正因為他能忍辱負重,示敵以弱,才能在嚴嵩的步步緊逼下化險為夷,最後抓住機會一舉殲敵。
我們做人處世也應該謹慎小心,不能爭一時之氣,急躁冒進,否則隻會撞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