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惡之情表現得要適度(2 / 2)

元帝聽了心裏很不高興,但又拿這位剛正無私的老師沒辦法,隻好說:“別人不那麼做,自有他們的道理,你為什麼不學學他們呢?雖然你是我的老師,可畢竟我是君你是臣,這樣對我說話,實不應該啊。”

蕭望之勸漢元帝懲辦石顯的同時,石顯和他的黨羽也一心想除掉蕭望之,他們多次聯名誣告蕭望之貪贓枉法。元帝了解蕭望之的為人,他對石顯說:“蕭望之一向清廉如水,這個我最清楚,你就不要陷害他了。你與他不和,就應當設法化解怨恨,而不是互相作對。如果你真有誠意,那麼就去拜訪他吧。”

石顯明白元帝還不忍舍棄蕭望之,隻好硬著頭皮來到蕭望之府中,他擠出笑臉說:“你是皇上的老師,皇上都敬你,何況我呢?我無心和你

作對,皇上也讓我們和好,你就高抬貴手吧。”

蕭望之一臉嚴肅,不為所動,說:“你我不是個人恩怨,而是忠奸之爭,絕沒有和好的可能。我這個人天不怕地不怕,你就別抱幻想了。要想讓我和你在朝廷上和和氣氣的,除非江河都倒流!”

石顯一聽,鼻子都氣歪了,他見“和好”無望,就恨恨地離開了,從此發誓要把蕭望之除掉。石顯走後,蕭望之的家人對蕭望之說:“石顯屈尊前來,一定出自皇上的授意,你當麵斥責他,就是不給皇上麵子,這樣皇上也會不高興的。你以一人之力和群奸對抗,實在太危險了,還是暫且忍耐一下為好。”

蕭望之說:“自古忠奸不能相容,不鏟除石顯我是不會罷手的。我是皇上的老師,皇上即使不支持我,也不會把我怎麼樣,你們就不要為我的安危擔心了。”

後來石顯等人誣陷蕭望之結黨營私,這一次元帝非常憤怒,他下令把蕭望之關入獄中。後來經過調查,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完全是石顯誣告的。元帝放了蕭望之,但還是免除了他的官職。過了不久,元帝覺得自己做得可能有些過分了,有些後悔,就又恢複了蕭望之的官職。但是對於誣告的石顯等人卻沒有做出什麼責罰,還對蕭望之說:“我不忍傷害你,因為你是我的老師。你若能和百官和平相處,免去我的煩憂,那我是最高興的

。”

可是蕭望之仍然堅持與石顯勢不兩立。

石顯等人見蕭望之官複原職了,不禁又恨又妒,他們擔心蕭望之會報複自己,就以蕭望之的兒子蕭僅曾上書申冤為由,誣陷蕭望之縱子犯上,犯了大不敬的重罪。

這回元帝又命人把蕭望之逮捕入獄了,還特別強調審察此事。蕭望之對元帝十分失望,他忍受不了兩番入獄的侮辱,自殺而死。

敢為天下先是英雄壯舉,但英雄並不好當,正義的行為也不見得就真的可以實現。如果不懂得運用謀略,在小人得誌時忍辱負重,儲備力量,伺機而動,一舉成功,那就有可能會“出師未捷身先死”,空留壯誌難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