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古訓,謹防禍從口出(2 / 2)

隋文帝見了對賀若弼說:“大臣們對你都十分地厭煩,要求嚴格執行法度,你自己尋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賀若弼辯解說:“我曾憑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長江活捉了陳叔寶,希望能看在過去功勞的份上,給我留條活命吧!”隋文帝說:“你將出征陳國時,對高熲說,‘陳叔寶被削平,問題是我們這些功臣會不會飛鳥盡,良弓藏?’高熲對你說,‘我向你保證,皇上絕對不會這樣。’是吧?等到消滅了陳叔寶,你就要求當內史,又要求當仆射。這一切功勞過去我已格外重賞了,何必再提呢?”賀若弼說:“我確實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賞,今天還希望格外地賞我活命。”此時他再也不攻擊別人。隋文帝考慮了一些日子,念他勞苦功高,隻將他貶職為民。

父子兩代人,同樣是因言多而壞事,所以要忍那些不該講的話,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禍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壓在心底不願為他人所知的事情。有時候,這些秘密可能是一些不太體

麵、不太光彩的事情。如果你在無意之中將自己的秘密泄露給別人,你的秘密很快就不再是秘密,而且有可能損害你的形象。甚至還會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你的秘密來打擊、壓製你。

小竇是某唱片公司的業務員,他因工作認真、勤於思考、業績良好被公司確定為中層後備幹部候選人。隻因他無意間透露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秘密而被競爭對手擊敗,終於沒有被重用。

小竇和同事李為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個周末,他備了一些酒菜約了李為在宿舍裏共飲。倆人酒越喝越多,話越說越多。人已微醉的小竇向李為說了一件他對任何人也沒有說過的事。

“我高中畢業後沒考上大學,有一段時間沒事幹,心情特別不好。有一次和幾個哥們喝了些酒,回家時看見路邊停著一輛摩托車,一見四周無人,一個朋友撬開鎖,由我把車給開走了。後來,那朋友盜竊時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結果我被判了刑。刑滿後我四處找工作,處處沒人要。沒辦法,經朋友介紹我才來到廈門。不管咋說,現在咱得珍惜,得給公司好好幹。”

小竇在公司三年後,公司根據他的表現和業績,把他和李為確定為業務部副經理候選人。總經理找他談話時,他表示一定加倍努力,不辜負領導的厚望。

誰知道,沒過兩天,公司人事部突然宣布李為為

業務部副經理,小竇調出業務部另行安排工作崗位。

事後,小竇才從人事部了解到是李為從中搗的鬼。原來,在候選人名單確定後,李為便找到總經理,向總經理談了小竇曾被判刑坐牢的事。不難想象,一個曾經犯過法的人,老板怎麼會重用呢?盡管你現在表現得不錯,可曆史上那個汙點是怎麼也不會擦洗幹淨的。

知道真相後,小竇又氣又恨又無奈,隻得接受調遣,去了別的不怎麼重要的部門上班。

由此可見,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懂得“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道理,才不會惹禍上身,才能在社交中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