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適時舍棄、放下,做個知足常樂的人
人類本身就有喜新厭舊的癖好,都喜歡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學會放棄就無論如何也無法煥然一新。男人到了四十歲如果欲望太多,他就會變得越貪婪,一個永不知足的人是無法感受到幸福的。四十歲男人,學會放棄也就成了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在生活中應該學會遺忘不如意的時候,學會放棄生命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心胸自會坦然。
給我點石成金術也不要
錢濃縮著人所有的希望!人之所以在不斷創造、在不斷進取,是因為看到了錢和錢負載的力量和利益。有了錢,人就有了傾注愛的對象;若失去錢,人不隻孤單,更否定了自己。
其實,金錢是一種工具,是很有用也沒有用的資源。從古至今,金錢成就了很多人但也毀了很多人。關鍵之處在於掌握金錢的人如何對待這個身外之物。人們熟知的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是一個典型的實例。他出身貧寒,在創業初期,人們都誇他是個好青年。當黃金像貝斯比亞斯火山流出的岩漿似的流進他的金庫時,他變得貪婪、冷酷。同時也傷害到賓夕法尼亞州油田地帶公民的切身利益——農田被毀,生活不得安寧。有的受害者做出他的木像,親手將“他”處以絞首之刑。無數充滿憎惡和詛咒的威脅信湧進他的辦公室。連他的
兄弟也十分討厭他,而特意將兒子的遺骨從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園遷到其他地方,並說:“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內,我的兒子也無法安眠。”
在洛克菲勒53歲時,疾病纏身,人變得像個木乃伊,醫生們終於向他宣告了一個可怕的事實: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其一。這時,他才開始省悟到是貪婪的魔鬼控製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生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上劇院去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閑聊。經過一段時間的反省,他開始考慮如何將龐大的財產捐給別人。
起初,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捐給教會,教會不接受,說那是腐朽的金錢。但他不顧這些,繼續熱衷於這一事業。聽說密歇根湖畔一家學校因資不抵債而被迫關閉,他立即捐出數百萬美元而促成如今國際知名的芝加哥大學的誕生。洛克菲勒還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幫助黑人。從那以後,人們漸漸地理解了他,開始用另一種眼光來看他。他造福社會的“天使”行為,不但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還給他帶來用錢買不到的平靜、快樂、健康加高壽,他在53歲時已瀕臨死亡,結果卻以98歲高齡辭世。
洛克菲勒曾讓金錢帶入另一個軌道,幸運的是他及時讓自己回複了神智,得到了重獲新生的機會。在他死時,隻剩下一張標準石油公司
的股票。生活是需要平衡的,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廢。如果過分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傷害。有一則寓言也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同樣的道理:從前有個特別愛財的國王,一天,他跟神說:“請教給我點金術,讓我把伸手所能摸到的都變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宮到處都金碧輝煌。”
神說:“好吧。”
於是第二天,國王剛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變成了金子,他高興得不得了,然後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變成了金子,摸到的麵包也變成了金子,這時他覺得有點不舒服了,因為他吃不成早餐,得餓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宮裏的大花園散步,當他走進花園時,他看到一朵紅玫瑰開放得非常嬌豔,情不自禁地上前撫摸一下,玫瑰花立刻也變成了金子,他感到有點遺憾。這一天裏,他隻要一伸手,所觸摸的任何物品都變成金子,後來,他越來越恐懼,嚇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經餓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歡的小女兒來拜見他,他拚命喊著不讓女兒過來,可是天真活潑的女兒仍然像往常一樣徑直跑到父親身邊伸出雙臂來擁抱他,結果女兒變成了一尊金像。
這時國王大哭起來,他再也不想要這個點金術了,他跑到神那裏,跟神祈求:“神啊,請寬恕我吧,我再也不貪戀金子了,請把
我心愛的女兒還給我吧!”
神說:“那好吧,你去河裏把你的手洗幹淨。”
國王馬上到河邊拚命地搓洗雙手,然後趕快跑去擁抱女兒,女兒又變回了天真活潑的模樣。湯瑪斯·富勒說:“滿足不在於多加燃料,而在於減少火苗,不在於積累財富,而在於減少欲念。”
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快樂,反而會讓你越活越累,何苦如此呢?放棄對金錢的貪念吧,你會因此得到更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