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害群之馬,一定要帶上韁繩(1 / 1)

如有害群之馬,一定要帶上韁繩

什麼時候、什麼單位都有少數的“逆反”式員工,他們不服從管理、我行我素,有的還以敢與領導對抗而自鳴得意。對這樣的人,管人者要敢下狠手,必要時當機立斷、嚴懲不貸。

日本伊藤洋貨行的總經理岸信一雄是個經營奇才,但他居功自傲,不守紀律,屢教不改,董事長伊藤雅俊最終下決心將其解雇,以一儆百,維護了企業的秩序和紀律。

戰功赫赫的岸信一雄突然被解雇,在日本商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輿論界也以輕蔑尖刻的口氣批評伊藤。

人們都為岸信一雄打抱不平,指責伊藤過河拆橋,將三顧茅廬請來的岸信一雄給解雇,是因為他的東西給全部榨光了,已沒有利用價值了。

在輿論的猛烈攻擊下,伊藤雅俊卻理直氣壯地反駁道:“秩序和紀律是我的企業的生命,也是我管理下屬的法寶,不守紀律的人一定要從重處理,不管他是什麼人,為企業做過多大貢獻,即使會因此減低戰鬥力也在所不惜。”

岸信一雄是由“東食公司”跳槽到伊藤洋貨行的。伊藤洋貨行以從事衣料買賣起家,所以食品部門比較弱,因此伊藤才會從“東食公司”挖來一雄,“東食”是三井企業的食品公司,一雄對食品業的經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和能力、有幹勁的一雄來到伊藤洋貨行,宛如給伊藤洋貨行注入了一劑

催化劑。

事實上,一雄的表現也相當好,貢獻很大,十年間將業績提高數十倍,使得伊藤洋貨行的食品部門呈現出一片蓬勃的景象。

從一開始,伊藤和一雄在工作態度和對經營銷售方麵的觀念即呈現出極大的不同,隨著歲月增加,裂痕愈來愈深。一雄非常重視對外開拓,常多用交際費,對下屬也放任自流,這和伊藤的管理方式迥然不同。

伊藤是走傳統保守的路線,一切以顧客為先,不太與批發商、零售商們交際、應酬,對下屬的要求十分嚴格,要徹底發揮他們的能力,以嚴密的組織作為經營的基礎。伊藤當然無法接受一雄的豪邁粗獷的做法,伊藤因此要求一雄改善工作方法,按照伊藤洋貨行的經營方式去做。

但是一雄根本不加以理會,依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而且業績依然達到了水準以上,甚至於有飛躍性的成長。充滿自信的一雄,就更不肯修正自己的做法了。他居然還明目張膽地說:“一切都這麼好,說明這路線沒錯,為什麼要改?”

為此,雙方意見的分歧愈來愈嚴重,終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看出一雄不會與他合作,於是幹脆痛下殺手把他解雇了。

對於最重視紀律、秩序的伊藤而言,食品部門的業績固然持續上升,但是他卻無法容許“治外權”如此持續下去,因為這樣會毀掉過去辛苦建立的企業體製和經

營基礎,也無法麵對手下的眾多下屬。

為此,管人者對害群之馬的管理要堅決,不能拖泥帶水,必要時不妨采取威迫術。

現代人的反抗心理非常強,不服從權威的情緒很高漲,因此,隻要具有現代化素質的人,就很難讓其產生恐懼心理,反而會刺激他們的反抗意識。特別是在年輕的下屬身上可以看出,用法不當,有時反而會被他們威迫你,以致局麵無法收拾。威迫的手段雖然很少用,但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必須徹底消除對方的抵抗意誌,否則不會有什麼效果。因此,運用此法時要按照以下絕招履行:

1.明確威脅手段的缺點。

威脅手段的缺點就在於能積累不安與不滿,無法發泄的不安與不滿的感覺不斷累積,終於形成無法控製的力量,而爆發出來,事態致此將無法收拾。

2.以平時穩妥統禦為主。

這種威脅手段說到底是一種權宜之計,是迫不得已時才采用的應付危機的手段,因此平時則要用良性的統禦方式,盡量減少危機的積累以及最後爆發。

3.采取威脅手段之後,立刻采用應對的政策和手段。

總之,威迫也好、嚴懲也好,要采取適當的手段讓害群之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從而把整個局麵納入到正確的管理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