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人是盲目地使用時間。他很勤奮,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務,讓他的上司很滿意,他滿足於工作讓自己的生活衣食無憂,但他並沒有長遠的規劃,不具備擔任管理人員的素質。
而第二個人則是利用時間。一年中他在工作中不僅動手,而且動腦。他把工作當成任務,也當成獲得成功的機遇,他意識到自己有成功的希望,並潛心去發展它。他觀察到在僅僅能幹與幹得十分成功之間有很大區別,並決定通過自己的創新進取來彌補這種差異。他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一切
工作。當他遇到困難時,他從不詛咒,而是盡力解決;他尋找市場和顧客的真正需求,力求給予滿足;他注意到辦公室裏所做的事情多以語言交流為基礎——書麵語言和口頭語言,於是他就開始學習掌握語言技巧;他發現事業上最有價值的能力莫過於在多數場合做出正確決定的能力,所以他就潛心研究決策法;他明白不管做任何事情,辦法都不隻有一個,他會永遠銘記這一點。他盡力讓別人需要自己,結果他成了公司必不可少的人,最終獲得了提拔。
在我們的生活中,同第一名推銷員一樣,有著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惰性”的人絕不在少數,盡管他們勤勤懇懇,但對如何發揮自身的能力卻隻有一個模糊概念。這與其是說沒有進取的決心,倒不如說是缺乏實現夢想的想象力。對於采取哪些措施會成就自己的夢想使他們感到迷惑,其結果是:他們常常對自己或對他人或對“製度”滿腹牢騷,對自己的潛能劃地自限,又因為不知如何消除這一影響而心灰意冷。其實,隻要你敢於突破自我,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喜悅收獲。
有一個音樂係的學生師從一位極其有名的鋼琴大師學習鋼琴。授課的第一天,鋼琴大師給了他一份樂譜:“試試看吧!”
樂譜的難度非常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
“還不成熟,回去好好練習!”鋼琴
大師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刻苦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鋼琴大師驗收,沒想到鋼琴大師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卻隻字未提上周練習的事兒。
於是,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然而,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著:學生每一周都在課堂上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即使這樣,學生卻仍然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終於,學生再也忍不住了,當大師走進教室的時候,他提出了這三個月來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鋼琴大師並沒有開口,隻是抽出第一次交給學生的那份樂譜遞了過去:“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鋼琴大師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布置的練習,學生依然呈現出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後,學生怔怔地望著鋼琴大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進步的程度和超水平的發揮……”鋼琴大師緩緩地說。
由此可見,超越
自己比超越別人更困難。人都有盲點,尤其是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因此,與自己賽跑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而進取的性格正是進行自我挑戰的力量支持。一個人積極地進行自我挑戰,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成功。隻有懂得不斷超越自己的人,才能引領自己的人生走向新的高度。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如果總是不求上進地做一些簡易的、不必費心思花力氣的事情,或僅滿足於一點既得的成績,那麼,能力與水平便會隻停留在一個層麵上,永遠得不到長遠的發展。其實,開創生活雖然不是很容易,但卻會讓我們的人生充實且富有意義。我們一定要停止消極悲觀的思想,用進取的性格積極地開發和運用自己的潛能,就一定會達到理想的彼岸。
任何艱難都會為進取者讓路
人生因為有進取之心而變得充實,人生因為有進取之心而變得精彩。進取性格的寶貴意義就在於,它能使你不愧於自己的一生,為自己帶來成功和歡樂。
很多成就了夢想的人,盡管出身卑微,或身患殘疾,或飽受折磨,但是他們僅僅憑借進取心,勇敢地挑起了生活重擔,他們充分地開發和利用了生命中被賦予的巨大潛能,從而成就了一生的夢想。
吳士宏就有著鮮明的進取型性格,她的成功史是一部堅強女人不畏困難的奮鬥史:她沒有被疾病嚇倒,沒有被學習中的困難所
累倒,她用超過常人的進取精神催促自己前進,用自信和堅毅與自己賽跑,從中領悟超越自我的含義。她就像高爾基筆下的那隻在暴風雨中逆風飛翔的海燕一樣,無畏風雨,於苦難中始終奮發向上。
年幼的吳士宏頭腦聰明,膽子大,愛運動。不幸的是,一場大病從天而降,打亂了她原本計劃好的一切。整整4年,三次報病危,她始終躺在病床上承受著病痛與孤寂的折磨。這場使她身心備受折磨的“病”,讓她恍如隔世。4年後,她終於從病中得到了解放。大病初愈的她並未因自己的不幸對生活產生怨言,而是覺得自己的生命隻能重新開始。於是,從那時開始,吳士宏便萌發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成大事的人。
考大學還有機會,但不屬於她。因為她沒有錢、沒時間。生病的4年沒有任何收入卻花費很多,就算考上大學,沒有工資還得自負生活費,太不現實了。於是,她決定選擇一條“捷徑”——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來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對吳士宏來說,自學並不是最高效的方式,是因為別無選擇。她有一個目標:把病中耗費的4年時間補回來。她選了科目最少的英文專業。書可以借一部分,要買的隻有幾本;要省錢,還可以聽收音機。從此,她開始用自己的進取心和不顧一切的努力去拚搏。吳士宏的英文都是從頭學
的,花一年半拿下了大專,吳士宏感觸最深的兩個字是“真苦”!她每天擠出10個小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自考文憑考下來了,她最得意的是“賺”回了點時間。
此後,學業完成後的吳士宏因一個意外的機緣到了IBM。一開始她做的是“行政專員”,這與打雜無異,什麼都要幹。身處一群無比優越的真正白領階層中,吳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常常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沒有價值。
但吳士宏是一個善於“成長”的人。她始終不斷地學習、實踐、超越,再學習、再實踐、再超越。剛進IBM時,吳士宏幾乎什麼都不會,連打字都是從頭學起,她拚命努力學習一切相關的東西。她開始做銷售的時候,感覺到專業知識是第一大障礙,“培訓畢業隻是個模子,要把客戶的具體要求套進去再做出方案來,沒那麼容易”。在這過程中,她給自己定下了要“領先半步”的目標,時常還有這樣的想法——“不把自己累到極點,就覺得不夠努力,對不住自己”,吳士宏對自己始終要求嚴格。因此,吳士宏在辦公室裏暈倒過,吐過血,犯過心絞痛;還專門在抽屜裏備著鬧鍾,一個星期總有幾次熬到淩晨兩三點。就這樣,在付出了辛苦和心血之後,她終於發展了第一個大客戶——中遠。1994年,吳士宏去了IBM華南公司,她在那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