際的行動才能使他有所成就。換言之,要獲得人們的信任,除了一個人人格方麵的基礎外,還需要實際的行動。
一個企業的開始意味著一個良好信譽的開始。有了信譽,自然就會有財路,這是一個企業發展必須經曆的過程,就像做人一樣,對自己所說出的每一句話、做出的每一個承諾,一定要牢牢記在心裏,並且一定要能夠做到。兌現自己的承諾,這也不僅僅是個人品質問題,更對工作有深遠影響。
如果要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到恪守承諾。在做出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過詳細審查和考慮。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承諾,貫徹到底。當我們這樣付出後,我們得到的可能不僅僅是別人的信任,還會有巨大的成功。
用誠信打造人生品牌
有一句話說:“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一個人如果不夠誠實,不講信用,往往在交際上成為兩麵派,在社會上成為唯利是圖的小人,這樣的人是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的。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會長久。人與人之間辦事,需要以誠相待,真正的大丈夫要言而有信,誠實可靠。在與朋友交往中,要言行一致,信守諾言。
不論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個人的信用越好,就越能成功地打開局麵,做好工作。可以說,誠信就是你最好的人生品牌。
曆史上
著名的改革家商鞅,為盡快實施自己的變法主張,首先用“誠信”為自己鑄造了一麵金牌。
公元前350年,商鞅積極準備第二次變法。
商鞅與秦孝公商定後,並沒有急於公布新法。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難以施行的。為了取信於民,商鞅采用了這樣的辦法。
這一天,正是鹹陽城趕大集的日子,城區內外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時近中午,一隊侍衛軍士護衛著一輛馬車向城南走來。馬車上除了一根三丈多長的木杆外,什麼也沒裝。有些好奇的人便湊過來想看個究竟,結果引來了更多的人圍觀。人們都弄不清是怎麼回事,反而更好奇。人越聚越多,跟在馬車後麵一直來到南城門外。
軍士們將木杆抬到車下,豎立起來。一名帶隊的官吏高聲對眾人說:“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賞給黃金10兩。”
眾人議論紛紛。人們互相打探、詢問……誰也說不清是怎麼回事,因為誰都沒聽說過這樣的事。有個青年挽了挽袖子想去試一試,被身旁一位長者一把拉住了,說:“別去,天底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給10兩黃金,咱可不去出這個風頭。”有人跟著說:“是啊,我看這事兒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人們就這樣看著、議論著,沒有人肯上前去試一試。官吏又宣讀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沒有人
站出來。
城門樓上,商鞅不動聲色地注視著下麵發生的這一切。過了一會兒,他轉身對旁邊的侍從吩咐了幾句。侍從快步奔下樓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麵前,傳達商鞅的命令。
官吏聽完後,提高了聲音向眾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誰能將此木搬至北門,賞黃金50兩!”
眾人嘩然,更加認為這不會是真的。這時,一個中年漢子走出人群對官吏一拱手,說:“既然大良造發令,我就來搬,50兩黃金不敢奢望,賞幾個小錢還是可以接受的。”
中年漢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群又跟著他來到北門。中年漢子放下木杆後被官吏帶到商鞅麵前。
商鞅笑著對中年漢子說:“你是條好漢!”商鞅拿出50兩黃金,在手上掂了掂,說,“拿去!”
消息迅速從鹹陽傳向四麵八方,國人紛紛傳頌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見時機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變法就這樣取得了成功。
你要讓你的信用代表你,讓你的名字走進每一個與你打過交道的人心中,你要使他們信賴你,覺得你是一個可靠的人。
誠信,就是不欺人,重承諾,不耍花招,敢於負責。作為一種傳統美德,誠信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底線,也是人際交往和各種社會事務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加拿大企業家金諾克·伍德曾給他的兒子寫過一封信信中專門講誠實的問
題。因為他的兒子為簽署一份合同而花費大量心血,可惜最終由於對方缺乏商業道德而告吹。伍德在信中告誡兒子:“千萬別為此而不快。你具有誠實的人格,而對方沒有。欠缺誠實的行為必定會招致別的不良後果,所以不必為他的‘成功’而懊喪。必須注意的是你自己的品格,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沒有安橫木的,小車沒有安橫木的,那麼它怎麼能行走呢?所以說,唯有以誠信立世,才能在人生路上長遠順利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