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說得倒也實在,以他的能力的確不足以擔當這樣的大任。看來成廉很有自知之明,先不說別的,能有自知之明,這樣將軍也算是個不錯的將軍。
“何人願毛遂自薦,擔此大任?”我掃了一下眾人,說道。
眾人底下商討了下,卻沒有人自告奮勇站出來。其實我心中早有人選,一個是魯肅,另一個就是呂蒙。這兩人各有長短,魯肅好在成熟穩重,資曆也高;而呂蒙貴在敢於創新,但是資曆較淺,恐怕難以服眾。想了許久,我說道:“子敬可當大任。”
魯肅是個老好人,平日和眾人交往不錯,況且本身也很有才華。眾人見我讓魯肅暫替郭嘉之職,早在意料之中。魯肅卻謙虛道:“吳王,肅一人恐難以勝任。”
我想了想,幹脆讓呂蒙給他當副手,這也是我原本的意思,讓他們兩互補不足。現在他說了我正好安排道:“子敬既怕難以獨任,孤令子明為汝之副手,可乎?”
呂蒙,這個年輕的將領,魯肅早已經留意,經過觀察覺得呂蒙可說是才華橫益,隻是缺少經驗,要是有他幫助,自己肯定是事半功倍。笑道:“若得子明相助,肅無憂也!”
呂蒙見魯肅這麼推崇自己,倒是吃了一驚,對魯肅更是另眼想看了。人家這麼看得起了,當然也不能叫人失望。呂蒙出列說道:“謝吳王,蒙定當竭盡全力,相助子敬為吳王練兵。”
“眾人既無異議,孤命子敬為副都督,暫帶大都督之職。呂蒙為參軍,相助子敬。”我下令道。
看看沒事,想回家陪老婆了,打個圓場問道:“諸位可還有事?”
本以為風平浪靜,沒想到又起一波,害得我沒辦法回去。隻聽郭嘉道:“三弟既欲休養生息,卻不可讓曹操、袁紹厲兵秣馬。前次攻劉表退呂布,我軍損兵折將,而曹操卻趁此壯大。嘉有一計,另兩強相並,我等做收漁翁之利。”
聽到這句話的人,不明白的話第一反映就是問。果然,還沒等我開口,張飛性急,先問道:“大哥又有何妙計,可速道來。”
郭嘉笑道:“可送一物與袁紹,則操與紹自會相攻。”
“奉孝之意,莫非是送玉璽與袁紹乎?”荀彧猜問道。
郭嘉笑道:“正是。”
張飛一聽要將玉璽送出,急道:“大哥,你這出的什麼餿主意,玉璽乃皇家之物,怎能輕易送與他人。”
群臣聽到要將玉璽送與他人,議論紛紛。郭嘉說道:“諸位且稍安靜,待嘉道出其中利弊。”
看看眾人不在言語,郭嘉接著說道:“袁紹兵多將廣,早有稱帝之心,倘若將玉璽送與,紹定登基,此舉定將大失天下之所望,必失民心,此利一也;曹操欲挾天子以令諸侯,見紹登基定不能視而不見,必然出兵相攻,待袁、曹相拚而我軍可於中取利,此利二也;袁紹久踞四州,錢糧足備,可以玉璽換取錢糧以充軍資,此利三也;我軍由袁紹相送錢糧,可減免賦稅,大力發展國中產業,此利四也……”
“減免賦稅,江東百姓定感主公恩德,可得民心。俗語雲:‘得民心者得天下’,此利五也!”
荀彧接著郭嘉話題說道。
郭嘉聽了,兩人相視一笑,繼續說道:“倘若不棄此玉璽,曹操使人來索,不與則是與天下諸侯為敵,操定假天子之名義,命各諸侯相攻,江東禍不遠矣,此一弊也!有此五利一弊,何不為之,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聽了,尚有疑問,趙雲見了說道:“大哥之言,乃高論也!此時棄之於我軍有百利而無一害,我軍有兵有將,平定亂世,將來重奪玉璽,亦無不可。”
張昭也說道:“奉孝之言,誠乃高論,願吳王三思。”
我聽了早就心動,我可不像這些古人重視這麼個玩意。趙雲說得沒錯,隻要手中有兵有將,統一天下,這玉璽還不是我的。
“何人願往河北一行?”我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