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人口的事交給張昭去辦,算是告一段落了。至於征兵的事,郭嘉說的沒錯,兵貴精而不貴多。這次和呂布作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呂布無謀,好大喜功,所以才會敗逃。但如果單從兵士來講,他的兵都驍勇非常。狹路相逢,我的兵決不是對手,當然不包括我的特別部隊。
我說道:“大哥適才所言極是,‘兵貴精而不貴多’多,與呂布一戰可以看出我軍之不足,不知道諸位對此有何高見。”
郭嘉說道:“向往我軍隻注重人數和對青龍等軍團的訓練,其他軍士,卻未曾加強。我意於軍中重新挑選精壯之士,加強訓練。盡去軍中老兵、殘兵,發放土地錢糧,令其歸農。如此,一可增我軍之實力;二可增我軍之糧草;三可減我軍之軍費。”
張昭說道:“奉孝這‘兩增一減’,愚意可行。”
接著眾人都發表的一下意見,大都讚成此事。本來想征兵,現在搞得還要減兵了,真是事與願違。雖然是事與願違,但還要有所表決。我說道:“既如此,孤意由原先五十萬人裁減為四十萬人。伯符可去公謹處選精壯之士入玄武軍,以填補損失。水軍可由原先二十萬減為十五萬,陸軍由三十萬減為二十五萬,諸公以為如何?”
其實像我這樣減兵,雖說是減了十萬,但實際也就減了三兩萬。和呂布一戰,死的、殘的合起來共七八萬,所以這次減兵,也是‘無傷大雅’。眾人目的原本是阻止我再次征兵,現在目的達到了,當然不會在意我怎麼減兵了。眾人奉承道:“大王英明。”
見眾人沒有異議,我問道:“眾人既無異議,可討論如何練兵,由何人指揮?”
關羽聽了,出列說道:“可彷青龍軍練之。”
我笑道:“二哥,青龍軍之練法,不是任何人都可承受。青龍軍士,皆是百裏挑一之人。如若每人都可參加青龍軍,則再建青龍軍毫無意義。”
百裏挑一,雖說是誇張了一點,但也絲毫不假。四軍團裏的人,都是軍隊中精英中的精英,不是任何人都受得了那中鍛煉的。當初選人時,十萬人勉強有三萬人可以通過考驗,由此可知訓練之難。這次玄武軍遭到重創,雖然我讓孫策再去水軍營中挑選精壯的人來補充,不過所選的人能不能經過考驗,還是個未知數。勉強的話,實力肯定會打個折扣。
眾人正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訓練一支足可與北方軍隊一戰的軍隊,一將首先出列道:“吳王以為以呂布練兵之法可否?”
說話的正是成廉,聽他聲音較小,看來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才說出來的。話說回來,呂布這人雖然無信,而且有勇無謀,但對練兵可是有一手。可正因為他無信,別人一般都不削於提起他,更別說仿照他練兵了。
果然,張飛立刻叫道:“那‘三姓家奴’能有啥練兵方法?俺看俺們這隨便找個人都比他強。”
張飛嗓門大,本來長得醜,現在生起氣來,更是讓成廉不敢正視。要是在張飛軍營中,誰說了這話,恐怕現在已經被打得皮開肉綻了。對於成廉這個呂布降將,張飛打從心裏沒有好感。成廉也自慶幸沒有跟著張飛,要不自己都不知道要死幾次了。
我見張飛又犯混了,說道:“四弟,此言差矣!呂布雖然無信,卻還是有些本事。成將軍所言,也不無道理。‘以彼之刀還施彼身’,豈不更妙?”
張飛聽不明白,問道:“何謂‘以彼之刀還施彼身’。”
我笑道:“此乃做個比喻,意思是用其的練兵方法練兵,後將練成之兵攻之。呂布若是知曉,難說不會雙眼一瞪,去認閻王做義父。”
眾人聽了,無不哈哈大笑。張飛更是興趣十足,轉眼消去了對成廉的敵意,說道:“成將軍,俺老張剛才小有冒犯,你別往心理去。俺跟三哥說去,讓他把兵都交由你帶。定要練成,好讓呂布在去認個義父。”
說完,眾人又是狂笑不止。成廉卻是受寵若驚道:“廉自知無統兵之才,實不敢擔此大任。四將軍切勿取笑,吳王可選一人,廉從旁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