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感受寒山寺千年的鍾聲
前麵講過,孫大聖當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鍾的故事。因為撞鍾的學問很多,這裏再來講講有關撞鍾的故事,讓悠揚的鍾聲,使每一個人時時警醒。
孫大聖說了一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引起了“輿論界、理論界”的熱論,跟帖的“網友”非常多。有人說,孫大聖剛從五行山解禁出來,服侍一個“軟包子”師父去西天,路途遙遠,世事艱難,因此,老孫懷有抱怨無奈的情緒。有人說,孫大聖是一隻猴子,猴子的特點就是多手多腳,胡亂敲鍾體現猴子的本性,說明老孫是一隻好玩的猴子。也有人說,孫大聖是一隻負責任的猴子,說明無論怎樣,每天都要一絲不苟地做好敲鍾的工作,孫大聖沿途盡力盡責,降妖除魔就是把鍾撞好了。
不管怎樣,這個鍾敲得好,敲出了趣味,敲出了禪機,把我們從混沌、迷蒙中敲醒。
有一個小故事。一個寺廟裏有個小和尚,被安排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撞鍾。
剛開始,小和尚愉快地接受了敲鍾的任務。每天早晚,嚴格按照寺裏的規矩撞好鍾。當新鮮勁一過,覺得這個敲鍾的活沒有那麼好玩,既枯燥又乏味。雖然如此,還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勉勉強強完成這個無聊的任務。
過了一段時間,老方丈把他叫來,說你的鍾沒有敲好,你改去挑水劈柴吧。小和尚感到很委屈,他問,是不是我的鍾沒有敲好啊?老和尚嚴肅地說,確實你不勝任“敲鍾”的工作。因為你的心中沒有理解敲鍾的深刻含義,雖然聲音洪亮,但是沒有穿透力和號召力。鍾聲如果不圓潤、深厚、悠遠,就不能喚醒沉迷的眾生。一個人心中有鍾,就是心中有佛;反之亦然。如果態度不虔誠,就不能勝任敲鍾之責。
其實,佛門對敲鍾非常嚴肅,非常講究,大有學問,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在敲鍾之前,要虔誠地默誦佛經,然後,認認真真地敲鍾,鍾聲必須抑揚頓挫、舒緩有致,“緊七下,慢八下,平平二十下”。每輪三十五下,這樣循環往複三遍,一共一百零五下,再多撞三下,總共一百零八下。並且,跟升國旗一樣,歌聲到什麼地方,國旗就要升到哪裏,非常嚴格。同樣,經文念到哪裏,鍾聲就要敲到哪裏,不能含糊。
另外,敲鍾時對和尚的精神狀態要求也相當高。敲鍾分為晨鍾與暮鍾,撞鍾前必須靜心,撞鍾時必須用心,撞鍾後必須安心。可見,撞鍾是一件考驗心理的累活。因此,要撞好這個鍾,必須下一番苦功,才能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