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每個凡夫俗子,一年中都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隻要聞到鍾聲,便可以“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正因為有如此妙用,像寒山寺這麼有名的“鍾聲”,古往今來,就吸引了多少善男信女,大家來聆聽悠揚的鍾聲,擺脫心中的煩惱,祈求平安幸福。
詩人張繼因為“高考”落榜,非常壓抑坐船回鄉,沒想到自己不經意的一首詩,能夠影響這麼久遠。張繼由於受到鍾聲的熏陶,消除苦惱,超凡脫俗,經過苦讀,再次上京赴考,一舉中了進士,也不負“夜半鍾聲”的心靈感應啊。
現在,我們再回頭來看,孫大聖“當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鍾”意義非凡。
這裏,首先解決了“鍾聲是什麼”、“為什麼敲鍾”、“怎樣敲好鍾”等有趣又富含哲理的問題。
鍾聲是什麼?鍾聲可以理解為個人的目標和理想。心中有佛,就能把鍾敲好;心中有理想,當然也要為之矢誌不移。我們捫心自問,我自己心中“有鍾”嗎?
為什麼敲鍾?我們作為凡夫俗子,屬於芸芸眾生,難免心中就有各種各樣的**,有了**就有了煩惱,有了煩惱就得不到解脫,得不到解脫就沒辦法成佛。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到底,凡人都是被色相所累、所困,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那麼,佛祖為喚醒沉迷的眾生,每天用雄渾厚重的鍾聲,提醒眾生不要沉迷,要超凡脫俗。由是,我們是否天天聽到佛祖的鍾聲呢?我們是否被喚醒了呢?
怎樣敲好鍾?鍾聲是給芸芸眾生聽的,擔負起敲鍾使命的“撞鍾者”,肩負的曆史使命就非常光榮而神聖了。我們可以是敲鍾者,為自己敲鍾,為眾生敲鍾,在其位必撞好其鍾;我們也可以是受眾者,要監督這個鍾敲得好不好,自己是否接受了鍾聲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