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基因裏的秘密(1 / 2)

在部分科學家的反對下,人類科學家聯合會最終答應了宇宙人類政府的請求,利用俘獲的蜥蜴人進行一次社會性實驗。

這項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看蜥蜴人在智力受到控製的情況下,能否為人類所用。

當然,這隻是最終目的,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進行很多的相關實驗,甚至是科學上的實驗。

首先,就得搞清楚蜥蜴人的大腦與神經構造。

事實上,這也是最簡單的事情。

在人類已經能夠把微觀粒子在宏觀上展開,然後製造成智能微觀粒子的時代,準確的說是在此後大約一萬年,研究一種碳基生命的大腦與神經係統,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甚至是生物學家在學校裏就必須掌握的技術。

蜥蜴人的腦容量比人類稍小,大概隻有人類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大腦灰質層的厚度也比人類差一些,因此神經係統總容量不如人類。隻是,讓科學家非常驚訝的是,蜥蜴人的平均智力超過了人類!

當時,人類的平均智力,已經比一萬三千年前,也就是進入宇宙時代之前大約提高了兩倍。如果按照蒙昧時代的計算標準,就是平均智商在三百左右。科學家發現,蜥蜴人的平均智商在四百以上。

可以說,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發現。

不可否認,在人類中,存在著很多的聰明人,或者說是天才,這些人的智商往往是普通人的好幾倍。比如,當時人類中最頂尖的科學家的智商都在一千以上,而一些在理論上取得重大成果的科學家的智商甚至在一千五以上。問題是,人類的平均智商並不高,甚至比不上蜥蜴人。

研究繼續下去,科學家取得了一個更加驚人的發現。

蜥蜴人不但平均智商非常高,而且非常平均,最高與最低的差距不到一百。在一萬名蜥蜴人中,智商最低的是三百六十二,最高的是四百四十八,差距隻有九十,而且百分之九十九的蜥蜴人的之上在四百上下,偏差不到十。

這個發現,讓科學家覺得很難解釋,甚至推翻了一個常識。

要知道,在此之前,人類的生物科學家一直認為,文明的智慧個體肯定存在很大的智商偏差,而且這種智商偏差是文明進步的必要條件,因為那些智商高的個體,往往會為文明進化做出重大貢獻,而智商一般的個體則構成了文明整體,使文明能夠繁衍下去,也使文明能夠正常發展。

顯然,對蜥蜴人的研究結果並非如此。

當時,科學家給出了一個新的推論,即文明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人類模式、一種是蜥蜴人模式,而這兩種模式都能進化到宇宙階段。

隻是,沒過多久,科學家就推翻了這個推論。

原因很簡單,在用計算機進行模擬演算之後,科學家斷定,人類這種智商嚴重不平均的物種絕對是一個例外,在正常情況下,大部分智慧生物的智商都是較為均衡的,最高與最低的差距不會很大。

隨後,科學家由以此進行了新的計算機模擬演算。

隻是,這次演算的不是生物進化時產生智商波動的概率,而是哪一種智商模式的智慧生物更容易進化到宇宙階段。

演算結果,再次讓科學家萬分震驚。

在進行的數億次演算中,百分之九十九的結論都偏向於平均型,隻有百分之一的結論偏向於分散型。

也就是說,智商較為平均的智慧物種,幾乎有絕對的概率進化到宇宙階段。

相反,智商嚴重不平均的智慧物種,進化到宇宙階段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人類絕對是例外中的例外。

麵對這種匪夷所思的研究結果,科學家沒有停下來,而是決定探明究竟。

接下來,科學家開始研究蜥蜴人的基因。

雖然蜥蜴人與人類在外貌上完全不一樣,而且主要的生理機能也有很大的區別,比如蜥蜴人可以控製心髒的跳動速度,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心跳速度降低到正常時的百分之一,並且減少向不必要器官的供血量,從而在數個小時內不需要呼吸空氣,儲存在血液裏的氧氣僅提供給大腦、肺部、心髒等主要器官;在特殊情況下,蜥蜴人還能把心跳速度提高到正常時的十倍以上,而且集中向骨骼肌輸送血液,從而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平常十倍、甚至更大的體能。又比如,蜥蜴人具有“假死”能力,即在環境極為惡劣的時候,讓部分組織細胞脫去水分,生理機能幾乎完全停滯,在外界條件改善之後,再為組織細胞補充水分,然後恢複正常生理活動。

但是,在最根本的基因,也就是DNA上,蜥蜴人與人類很相似,也是由四種基因對構成的雙螺旋結構。唯一不同的是,蜥蜴人有二十四對染色體,而人類隻有二十三對,比蜥蜴人少了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