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基因裏的秘密(2 / 2)

最初的時候,科學家對染色體數量上的差別還不是很重視。

要知道,在地球上,每種生物的染色體都不一樣,大部分的染色體數量比人類少,可是一些比人類多的生物也不見得有智慧。也就是說,染色體數量本身並不是決定生物智慧的關鍵因素。

問題是,隨著研究進行下去,科學家發現了很多奇妙的地方。

比如,在蜥蜴人的二十三對染色體中,大部分基因片斷與人類一樣,相似程度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很快科學家就證明了,百分之二十的基因片斷差別,正好體現在了蜥蜴人與人類的外在區別上。

那麼,蜥蜴人多出的那一對染色體是什麼呢?

當時,科學家在這上麵花了很多功夫,卻沒有得到多少收獲。

這一對染色體,實際上也是決定蜥蜴人特征的染色體,沒有多少奇怪的地方。

在走入死胡同之後,一些科學家才突然想到,如果人類的染色體不是二十三對、而是二十四對的話,那麼人類應該是什麼樣子?

有了想法之後,科學家很快就發現,人類很有可能確實缺少了一對染色體!

最主要的證據就是,在決定性別特征的染色體後麵,有一截沒有任何含義、也沒有任何影響的基因片斷。

這讓科學家相信,就算人類沒有第二十四對染色體,恐怕也有一部分染色體因為某個未知的原因而消失了,而這些消失了的基因片斷,正好決定了人類的某些生物特征,也許就是最關鍵的生物特征!

如此驚人的發現,立即在其他領域產生了影響。

宇宙社會學家很快就提出,人類是被改造過的生物,而改造人類基因的外星文明,就是不希望人類發展壯大。

當時,還有一些人提出了一個更加驚人的猜測,即人類是某一次宇宙戰爭的戰敗者,戰勝者也許是想嘲笑人類、也許是把人類當成了實驗品、也許是其他任何原因,並沒有徹底滅絕人類,而是在人類的基因上做了手腳,從基因層麵上,限製了人類的自身能力,使人類變成了一個極為普通的物種。

可以說,這個猜測在當時非常有市場,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要知道,這意味著,人類早就存在了,而且在非常遙遠的過去,曾經是一個非常強大文明的智慧生物,而那個時候的人類,根本就不是現在的模樣,不但更加聰明,甚至擁有超人一樣的超能力。

當然,把過去的人類想像成超人,那就純屬扯淡了。

隻是,生物科學家的發現,為政治家利用基因人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理論依據。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通過改變基因片斷的方式,控製蜥蜴人的智商,使其僅夠從事簡單的智力勞動,而無法創造出足夠對人類文明構成威脅的科學技術,然後再在思想與意識層麵上使其永遠效忠於人類。

當然,在此之前,科學家做了一次社會性實驗。

實驗場地在一顆還沒開發的木星衛星上,科學家構建了兩個生態圈,讓五千名原生態的蜥蜴人與五千名經過基因改造的蜥蜴人在進行了思想與意誌調整後,分別在兩個生態圈裏組建了各自的小社群。

這項實驗,總共持續了兩百年,兩個生態圈裏的蜥蜴人都繁殖了四代。

實驗的結果,再次讓科學家震驚不已。

沒有進行基因改造的蜥蜴人表現得非常穩定,社會發展非常平穩,而改造了的蜥蜴人卻體現出了一些與人類很相似的特製,比如社會出現了集權現象、內部爭鬥更加明顯、連階級都出現了。

可以說,就算科學家再不願意相信,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即人類很有可能也是被改造過的生物,而且改造方式就是在基因上著手。

當然,必須承認,對蜥蜴人的改造已經取得成功。

和平時期的第一千五百年,在進行了全民公決之後,宇宙人類政府最終批準了蜥蜴人勞工項目,科學聯合會利用從木星衛星的封閉式生態圈裏獲取的基因樣本,開始大批量克隆蜥蜴人。

再過一千五百年,人類將再次踏上宇宙探險的征途。

隻是,在接下來的一千五百年類,那些目標堅定的科學家所做的貢獻,即人類所產生的變化,將遠遠超過任何人的設想。(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