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張德耀也心疼無比。他操縱船隻繞了一個大圈,用船頭火炮對準敵船。
一號實驗艇前甲板隻有一門炮,不過這門火炮口徑為八十五毫米,大口徑、長炮筒帶給它更大的射程,可以讓一號實驗艇從容在敵軍射程以外開炮。
這門火炮首發即建功,在左鎮一艘戰船的前臉上開出一個孔洞,江水源源不斷的順著破洞湧入。
周副將指揮戰船向前貼近敵船,他看出餘家軍的戰船上火炮比自己犀利,但火炮數量卻少,隻有貼近了打才能擺脫目前被動挨打的局麵。
周副將的想法很好,奈何一號實驗艇的航速與機動性十倍於左鎮戰船,像放風箏一樣牽著左鎮戰船在江麵上兜圈子。
左鎮戰船船速不一,很快就亂成一團。一號實驗艇抓住機會,憑借自己的高船速與高機動性直接插入了左鎮戰船隊列之中。
左鎮戰船隻有前甲板有炮,一號實驗艇普通孫猴子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裏,左右開弓,炮聲隆隆,打得左鎮水軍苦不堪言,短短十幾分鍾就有四艘戰船被餘家軍擊沉。
周副將察覺不妙,打出旗號讓各船向自己旗艦靠攏,才將一號實驗艇擠了出去。
眼看己方損失慘重,敵船卻毫發無損,還繞著自己戰船兜圈子,周副將隻能命令船隊向武昌緩緩靠去。一號實驗艇不敢去賭武昌那邊有沒有陸地炮台,隻能在江麵逡巡。
到傍晚時分,從荊州趕到的增援部隊乘船抵達,左鎮水師當起了縮頭烏龜,眼睜睜看著餘家軍在漢口鎮卸下大批士兵與輜重。
援軍是由李河帶領,共有六百士兵,以及由一百人組成的施工隊。
按照餘家軍的作戰方案,是由潛江吳殳率領精銳士卒突襲漢口,為李河所率的後續支援部隊與工程建設隊打開登陸地點。
有賴於餘家軍先進而高效的通訊方式,到目前為止作戰方案都與大本營的計劃一致。
工程建設隊在源源不斷運來的各種建材支持下,又有吳殳抓獲的三百餘俘虜當勞力,隻用了十天就建好了三座鋼筋混凝土的炮台。
這三座炮台呈品字形分布,炮台共有三層,頂層布置有三門一百二十毫米重炮,射程能達到三千五百米,用於警戒江麵。二層作為守衛住所,底部則堆放輜重。
有了這三座炮台,基本斷絕了左鎮從江麵來襲的可能,就連隔著漢江的漢陽縣也在炮台的打擊範圍內。
如此在漢江上遊有荊門外的棱堡,下遊與長江交彙處又有三座炮台,這一段漢江水運自此完全被餘家軍所掌控。
漢口防禦無憂後,吳殳坐鎮漢口,繼續完善漢口的防禦體係。至少在一年內,此地就是餘家軍東部防禦的重點了。
李河則率軍自東向西,潛江方向吳殳部副團長趙如海率團主力、與荊州方向拚湊出的兩個營自西向東,左右夾擊,將江漢平原下遊的幾個縣城全部收入囊中。
自此餘家軍已經獨霸江漢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