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國與張文秀不清楚提起“致大同”三個字對讀書人來說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激動,或者說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
他倆更關心的是此次出使的目標是否能夠達成。
夷陵之戰對張定國的刺激非常大,他引以為傲的精銳在麵對餘家軍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就被擊潰,那種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且發射迅速的火銃更讓他印象深刻。
從江邊哨所繳獲來的那支步槍被張定國帶回大西軍後,張定國下了大力氣研究,很快就摸索出槍械的使用方式。
夏式步槍精妙的設計固然讓張定國感歎,但他覺得找高手匠人精心打造,製出一模一樣的槍械不是難事。
唯有這支步槍使用的子彈,讓張定國實在摸不著頭腦。他拆了紙殼彈研究,確認紙殼彈能打響是子彈底部裹著的那枚小銅片,卻不清楚其中的原理。
隨槍繳獲的子彈並不多,隻有五十多發,經過試射、拆解等過程後隻餘了十幾發,被張定國珍藏起來,誰來都不給看。
步槍試射的時候張獻忠也是看了的,原本他對張定國關於夷陵之戰的描述還有些將信將疑,直到看到這支步槍相隔百米打穿鐵甲後才確認張定國所言非虛。
張獻忠滿心火熱,顧不得剛與餘家軍打過一仗,就急匆匆派張文秀出使,想要從餘家軍買到這種槍械。
張獻忠的原話是,不管餘家軍開出什麼樣的價格,都照單全收。
這個情報已經到了餘誠手裏,隻能說監聽是個好東西,張文秀和張定國隻顧著派護衛查看周圍有無外人,卻對放在花瓶裏的監聽器一無所知。
其實餘誠挺想促成這一單交易的,夏式步槍想要使用,必須得是專用的子彈。就算是賣給了張獻忠,也可以在後勤上拿捏他,除非大西軍能無師自通造出雷汞來。
可是餘家軍眾臣都反對,畢竟大家已經習慣了依靠裝備優勢碾壓敵人,餘誠也要照顧他們的意見。
這種軍國重器餘家軍不會拿出來交易,張定國與張文秀兩人盡管早有心理準備,依然十分失望。
“兩位難得來一趟,不如在荊州多盤桓些時日,走一走,看一看。除了槍炮,餘家軍還有許多貨物可以交易。”
大西軍在餘誠的眼裏可是大大的肥羊,他們一路造反不知道搶了多少大戶,別的不說,單單一個楚王府就能貢獻了幾百車財物。
這些金銀財寶需要流通起來呀,好過某一日張獻忠看勢頭不對又沉進哪條江裏去,讓餘誠上哪去撈?
“餘司令的意思是?”
“刀槍甲胄、細鹽布匹,餘家軍有的是,而且價格絕對公道。還有其他各色貨物,都是南北商人趨之若鶩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