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瑛的話讓餘誠忍俊不禁,他笑著問道:“羅將軍見過有哪個人霸氣側漏,讓人一見之下甘心拜服?”
反正餘誠從不相信有人能露一絲王霸之氣。就能讓他人納頭便拜。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魅力屬性拉滿,僅憑人格魅力就能團結起一票鐵杆心腹,但餘誠從不覺得自己有這能力。
羅瑛下意識想要反駁,想說她的父親羅汝才,轉瞬就想到父親死於李自成之手,除了寥寥幾人出走之外,其餘十數萬兵馬全都投順了李自成。
餘誠接著說道:“弟兄們都服我,是因為我總能帶給他們想要的東西。”
“缺衣少食的,像我麾下那些流民出身的戰士,我能讓他們一家衣食無憂;有理想抱負的,如我手下團長吳修齡,我能讓他們一展所長;憂國憂民的,如我身旁的崔軍師,我能讓他看到治下百姓安居樂業…”
崔應朝在旁邊輕撫長須,怡然自得,顯然是對餘誠戴的這頂高帽十分滿意。
“無論別人許了他們什麼好處,我都能給他們更多,所以他們為什麼不服我?”
羅瑛一時無言,這時又聽餘誠問:“比如說你羅將軍,你最想要的是什麼?”
羅瑛衝口而出道:“我要取下李自成的項上人頭,祭我父在天之靈!”
餘誠毫不意外。
羅瑛深深看了餘誠一眼:“你若能讓我達成心願,別說是把這條命賣給你,就是讓我為奴為婢,又有何不可?”
崔應朝聽到此話手中一緊,險些將自己的胡須拽斷。他滿臉振奮的看著羅瑛,又扭頭去看餘誠,卻發現餘誠悠哉的喝著粥,並無任何表示。
羅瑛一時激動說出此話,卻見餘誠渾然無覺,仿佛沒有聽到自己說的話一般。
“啪!”
羅瑛將筷子重重拍在桌上,憤然離去。
“司令,羅將軍分明是有意率曹營投效我軍,司令為何拒人於千裏之外?”
“你是想勸我將曹營納入餘家軍旗下?”
崔應朝道:“曹營雖然已不複曹操在時雄風,又遭大西軍偷襲,此時依然有精兵數千。若是能將之吸納,我軍平添兩團兵馬,又能得江畔數縣土地人口。”
“你當日一力促成我軍與曹營、大西軍三方合議,便是做此打算吧?”
“可你又怎知剛才羅瑛是真心投順,還是假意試探?”
接連被李自成、張獻忠背刺,要說羅瑛對與他方勢力聯合毫無芥蒂,餘誠是不相信的。
崔應朝道:“我問過駐守此地的孫連長,曹營士兵對我軍將士的待遇羨慕異常,這段時間以來,曹營士兵與下級軍官詢問如何加入我軍的不下百人。”
餘誠一點也不意外,人往高處走,尋找更好的出路是人之常情。
“我軍是如何答複的?”
“依據當初與曹營簽訂的協議,我軍不得對曹營招降納叛,所以孫連長一概拒絕了。”
“這還是光明區沒有完全建好的情況下,等到此地建成,定成為長江南岸一景,到時曹營將士想投奔我軍的必然更多。”
餘誠笑著說:“再等等,時機還沒到。”
“我要的,不是一兩個首領審時度勢,權衡利弊下的投靠,而是從下到上發自內心的向往,如此整編時遇到的阻力才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