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青春期,孩子會把逆反心理付諸更多的實踐,甚至討厭父母,覺得父母思想落後,不願意跟父母交流。在行動上,用早戀、逃課、上網、出走等方式來對抗,這不僅涉及到逆反心理,而且涉及到青春期的諸多問題。
如何讓你的孩子不成為逆子,規避以上所列舉的極端現象呢?既然想對付逆反心理,我們就必須理解逆反心理的本質是什麼,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第一個基本觀點一定要記住,逆反心理屬於孩子成長中的正常現象,不必把它視為洪水猛獸。也就是說,成長中適當的逆反心理並不是問題,如果孩子對你百依百順,而沒有自己的質疑和判斷,反倒有問題。實際上,隻有逆反心理超過一定限度,造成嚴重的後果,你才需要去矯正。
第二點,要理解逆反心理的本質。
就拿吃飯來說,你越逼孩子吃,他越不想吃,你越堅持,他越躲避。種種行為的根子,都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作怪。不到兩周歲的孩子,就有自我意識了,不想被你擺布,你越是興師動眾要他幹什麼,他越是反感。他還不會說話,但是他的行為在告訴你:“別以為你們想讓我幹嘛就幹嘛,我自己也能獨當一麵。”許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經曆,孩子非要自己關門,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打開包裝盒(打不開的時候就會遞給你,讓你打開,倘若你不經他同意就打開,那就犯了他的大忌了)。在大人看來,這時候的孩子有點自以為是,這表明他的自我意識在覺醒,如果你不承認和解放他的自我意識,那麼他就會長期與你鬥爭下去。
再說吃飯的事。父母不要過分強調,可以漫不經心,父母自己吃,先不給他喂飯,讓他餓一會兒,引導他來模仿父母吃飯,讓他感覺到吃飯並非是強迫行為,而是大家習以為常的行為。吃飯時你追著孩子喂,越追孩子跑得越歡實,吃頓飯跑個幾公裏。這種行為日積月累,就會加深他的逆反,使正常的逆反心理發展到病態的逆反心理。當然,在吃飯問題上,說起來容易,實踐起來相當困難,但父母如果明白了孩子的心理後,自己心裏有數,根據實際情況慢慢調整,是可以減輕或者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