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度逆反是父母壓製的結果
一般說來,中國的父母不太重視孩子的自我意識,往往什麼事都大包大攬,用自己的意識覆蓋孩子的意識,導致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現象比較嚴重。西方的父母有放羊式教育的傳統,孩子的成長環境比較寬鬆,因此兩代人的交流會更默契。
逆反心理就像彈簧,你越壓製,它的力量就越大。孩子頑劣,跟你反著來,就是長期以來不重視疏導逆反心理導致的。父母不認可孩子的行為,一般會采用嗬斥、強行製止的方法,不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長此以往,把彈簧壓得特別實,積蓄很多的能量,關鍵時刻一壓,孩子就會給你致命一擊,史上最頑劣的孩子就煉成了。因此,對孩子身上平日看來是錯誤的行為,不要一味製止,隻要不是危險的舉動,允許孩子嚐試,讓他自討苦吃後再幫他分析,他會更明白道理。
西方教育中,一歲多的孩子把樹葉放進嘴裏吃,父母不會製止,反正不會出什麼危險,孩子嚐了以後,覺得這玩意兒不能吃,不好吃,自己就會吐出來,以後會形成自動辨別的能力。中國的家長,這種情況下一般會驚叫著搶走樹葉,這樣將導致兩個後果:第一,孩子不會自己去辨別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失去了學習和嚐試的機會。第二,孩子對樹葉等東西會更加好奇,還會保持嬰兒時期摸到什麼都放進嘴裏的習慣。
孩子的很多行為並非都需要製止,其實很多是在學習。要讓孩子嚐試,即使太危險不能嚐試的情況下,家長也要用分析疏導的態度來對待。一方麵可以避免強化孩子的逆反心理,一方麵還可以讓孩子增長見識,跟一味嗬斥製止的效果有天壤之別。
跟孩子做朋友才能避免青春期的逆反
到了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出現又有不同的原因。這時候孩子喜歡追求時髦,會買一些奇裝異服,熱衷於明星做廣告的那些品牌。一些父母看不慣,總是嘮叨、反對、不接受,說這種衣服像什麼樣,又貴又難看,還不如那些普通的樣式。越這樣嘮叨,孩子就越有逆反心理,不但在穿著打扮上一點改變都沒有,以後凡是父母提倡的,他都反對,與父母形成很深的隔閡,甚至水火不容。一般人將這個看成代溝,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其實兩代人之間一定會有代溝嗎?代溝一定導致不可調和的矛盾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