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產生於世界強權化(2)(1 / 1)

早期的現代恐怖主義活動的地點主要集中在附屬國、殖民地或剛剛獨立的民族國家。此外,很多西方國家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和控製的各種組織也逐漸活躍起來。在這一時期,恐怖事件明顯增多,手段日趨多樣,劫機、爆炸、綁架、挾持人質等都有,襲擊目標和活動範圍已經超越國界,越來越具有國際性。現代恐怖主義還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恐怖組織集團化、恐怖行動跨國化、恐怖手段科技化、恐怖目的殘酷化等。它們提出的口號是“讓更多人看,也讓更多人死”。

20世紀90年代以後,恐怖活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老的恐怖組織逐漸退出曆史舞台,新的組織開始出現。新崛起的恐怖組織在實施恐怖活動的手段上與前輩們相比更加殘忍,並稱自己的活動是一種弱者對付強者的新型戰爭。

“9?11”恐怖襲擊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遭受的最大的恐怖襲擊事件,第二次“反恐戰爭”伴隨著紐約“雙子塔”和華盛頓五角大樓的爆炸聲再次打響。

追溯第一次反恐戰爭還是裏根政府在20世紀80年代打響的,這場戰爭自然以“正義”的一方獲勝結束。但是恐怖主義似乎是一隻打不死的怪物,在遭受重創之後,又一次站了起來,並給了美國更大的重挫。

美國為什麼成為恐怖主義的目標?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任何國家都不能成為它真正意義上的敵人。所以說它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當它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也不能正確認識別人的時候,這個超級大國很可能就會誤入歧途。

世界軍事上的絕對領先地位,使美國可以對它不喜歡的國家實施猶如外科手術般的精確打擊,並使美國一次次地陶醉在不可一世的勝利喜悅中。美國的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一些激進組織和激進分子,為了表達不滿、“討回公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對美國實施複仇式的恐怖活動。他們頻頻通過暴力手段製造血案,報一箭之仇,解一時之恨,顯示自己的存在,表達弱者的心聲,以引起國際關注,促使事件的早日解決。那些曾經和美國站在同一戰線上的“鬥士”,也紛紛掉轉槍口向美國發動各種形式的“恐怖襲擊”--白宮曾經的朋友成了新的對手。

美國成為恐怖分子的“眾矢之的”。對此,這個擁有現代化武器的巨人不可能坐以待斃,發動了第一次反對恐怖主義的戰爭。20世紀80年代,國家恐怖主義活動成為恐怖主義活動中最活躍的類型,其中以利比亞和伊朗為最。為了打擊“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利比亞,美國空軍製定了代號為“黃金峽穀”的行動計劃,目標直指卡紮菲。

有人對美國的反恐戰爭大加推崇,認為這是美國對恐怖主義的積極反應。第二次反恐戰爭開始以後,美國將矛頭指向了中東。當時,著名曆史學家戴維?拉帕波特認為以本?拉登為代表的恐怖主義行動的根源就是在南越:麵對強大的美國,越共運用恐怖主義手段對美國進行了有效的還擊。這讓很多不滿美國,不滿強權政治的人看到的希望,原來西方霸主並非刀槍不入,一樣有弱點。

以美國為目標的恐怖主義者確實可恨。恐怖事件讓很多美國普通百姓喪生,讓美國家庭家破人亡,美國似乎是一個受害者。它對“恐怖分子”的諸多打擊似乎都是為了不再受到傷害而進行的自衛活動。而曾經帶給美國傷害的越南人、尼加拉瓜人、利比亞人、伊朗人、伊拉克人,還有世界各地其他反美勢力都是美國防範、實施製裁恐怖主義的對象。如果世界上還有其他人不願意接受美國的這種做法,同樣也會成為“反美勢力”,甚至可能也會被美國打入黑名單中,成為美國下一個“反恐”對象。任何反對的聲音都不能阻止美國為打擊潛在威脅而進行的反恐戰爭,誰讓它是“老大”--唯一的強權。

打擊恐怖主義本應是維護和平正義的行為,然而打著反恐的旗號公然支持國家恐怖主義是否還可稱為“正義”之舉?

美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起就在拉丁美洲支持國家恐怖主義,並在80年代的中美洲達到頂峰。在第一次反恐戰爭期間,裏根政府在中美洲地區製造了死傷無數、血流成河的悲劇場麵。80年代以後,反恐戰爭的戰場挪到了中東地中海地區。1982年,由於裏根政府給予以色列的大力支持,發生了中東地中海地區最嚴重的民族主義暴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這次入侵和拉賓、佩雷斯在1993年和1996年發動的兩次入侵一樣,殺人如麻。美國的“自衛”範圍似乎正在不斷擴大,究竟是自衛還是侵略,相信事實已經說明了一切。裏根、克林頓對以色列的支持,正是對國家恐怖主義的大力推崇。

除此之外,美國還直接參與了中東地中海地區的許多其他恐怖行動,其中包括被稱為“1985年恐怖主義暴行之最”的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