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一座清真寺外發生汽車炸彈爆炸事件,事件造成80人死亡,其中大部分都是婦女和未成年的女孩,250人受傷的慘劇。據事後調查,這次襲擊與英國情報部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有關。
西蒙?佩雷斯在美國的敦促下對突尼斯發動了空襲,造成75名巴勒斯坦人和突尼斯人死亡,事後得到了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的稱讚。當時,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譴責以色列的這次空襲是“武裝侵略”行為。在聯合國安理會對這一事件的討論中,美國沒有和其他國家一樣譴責以色列。
佩雷斯直接針對黎巴嫩被占地區的“恐怖分子村民”實施“鐵拳”行動。據了解內情的西方外交官稱,佩雷斯的這次行動是對黎巴嫩農民精心策劃的暴行和肆無忌憚的屠殺。以色列在對黎巴嫩的行動中得到了美國輿論的支持,媒體對黎巴嫩的傷亡人數不置一詞。反恐戰爭成為草菅人命的大屠殺。
也許這些不能被定性為“侵略戰爭”,但是都屬於國家支持國際恐怖主義的行動。除了國家恐怖主義之外,以色列還有許多其他的暴行。以色列海軍經常襲擊塞浦路斯與黎巴嫩北部公海上的往來船隻,綁架、殺人等事件時有發生。很多被綁架的人被帶回以色列,不經任何審判就被作為人質關進監獄。還有很多其他的罪行因為得到美國的支持,成為了“正義”的反恐戰爭的一部分。
在一些有關恐怖主義的新聞報道和學術文章中,1985年被稱為中東地區恐怖主義的巔峰時期。這並不是因為這一地區死了多少人,以色列因為美國的支持而進行了多少“反恐行動”,而是因為其他兩次恐怖主義暴行各造成了一人死亡,而恰恰這兩個人都是美國人。
在美國人眼中,上述發生在1985年的重大事件也許根本算不上恐怖主義,最嚴重的是發生在10月份的意大利遊輪“阿奇利?勞羅號”劫持事件。在這一事件中,以阿布?阿巴斯為首的一群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了遊輪,並將一名猶太籍美國人利昂?克林霍弗殘忍地殺害了。這一事件“極度震驚”了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世界,各大媒體紛紛發表評論,以“恐怖分子殘酷無情到了極點”、“惡貫滿盈的魔鬼”等詞語來形容這一事件的製造者。美國在伊戰後不久抓獲了阿布?阿巴斯,這也是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最引以為豪的成就之一。
直到今天,克林霍弗之死還是恐怖主義暴行最鮮明、最讓人難以忘卻的例證之一,它代表著阿拉伯恐怖分子無法洗刷掉的罪惡。雖然恐怖分子極力為自己辯護,但是罪行就是罪行,即使他們的理由是為了報複另一樁殺人更多的罪行--一個星期前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對突尼斯發動了空襲。但是,空襲突尼斯既然是反恐一方發動的,就不能屬於恐怖主義的範疇--雖然它殺了75個人。
空襲突尼斯雖然符合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定義,但是並不符合美國對恐怖主義的邏輯。美國是世界的“老大”,對恐怖主義的邏輯也有足夠簡單的理由。美國認為誰是恐怖主義,誰就是恐怖主義;是恐怖主義,就要遏製、打擊、消滅。至於美國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恐怖主義,和是否真的遏製、打擊到了恐怖主義,這倒是無關緊要的。關鍵是遏製和打擊本身。
在美國沒有抓到阿布?阿巴斯之前,美國媒體一直對突尼斯空襲事件保持沉默。在它們看來,死亡的75人不過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恐怖分子”。美國的強權打著遏製和打擊恐怖的旗號,在世界各地製造著人間災難。
空襲突尼斯的結果並不是美國反恐戰爭中絕無僅有的慘劇,美英兩國的很多次“意外失誤”背後也包含著大量無辜平民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