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炸彈”是殉難還是謀殺?(4)(1 / 2)

如果不計算自殺式襲擊者的生命,自殺式襲擊的確是低成本的襲擊方式。除了這些優勢外,自殺式襲擊還能對敵人的心理造成致命的打擊。受害者對於生命的渴望與熱愛正是恐怖組織的切入點,也與襲擊者不顧惜生命的姿態形成鮮明反差,讓人格外感覺到生命的脆弱,加劇了人們對周圍環境的不安。對生命的漠視比較容易塑造一個不可戰勝的敵人形象,因此自殺式襲擊的主動性要大於其他形式的戰鬥;它不必計算對手是否會還擊,這又提高了自殺式襲擊的力度;將死亡作為生命的依托,除了死亡之外沒有更大的痛苦,肉體和精神也不怕受到襲擊。

黎巴嫩用此方法將美國、法國軍隊從自己的領土上趕出去,多年之後,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我們不能冒著海軍陸戰隊再次遭到自殺式襲擊的危險繼續呆在那兒了。”因此,恐怖分子對這種襲擊的信賴度又大幅度地提高。美、法的讓步,更加堅定了恐怖分子自我標榜的思維方式。

無獨有偶,本?拉登在1993年索馬裏局勢失控後,也得出類似結論:美國人對人員傷亡的敏感就像是阿基裏斯的腳後跟。阿基裏斯是希臘神話中不可戰勝的英雄,全身刀槍不入,唯有腳後跟是致命要害。對本?拉登來說,強大的美國就像阿基裏斯,美國人對自殺式襲擊的恐懼,就像是阿基裏斯的腳跟。

恐怖分子不希望別人對他們的印象停留在“瘋子”、“殘暴”等負麵形象上,他們更願意用抬高自己的方式來注解曆史。在他們看來,正是因為神風突擊隊偷襲珍珠港的“英勇戰鬥”,才讓美國人相信日本是一個可怕的民族。他們也希望給自己的民族帶來“不可戰勝”的鐵人稱號。他們在曆史的篇章寫下自己位置的高大,用這種高大讓對手心驚膽戰。

恐怖組織中不僅有謀略家,還有好的管理者。這些管理者深諳該如何將一個組織發揚光大,並有條不紊地運行。“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者組織”和其他一些從事自殺式恐怖活動的巴勒斯坦組織首先會在招募的新人中進行思想上的洗禮,然後不遺餘力地為這些新人準備精良遺言,並且在自殺式襲擊前錄製成影,以頌其德。在他們死後,生前的照片都會被製作成海報,以揚其功。

在巨大的宣傳下,一批批殉難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自殺式襲擊掀起了一個個小高潮,使這種襲擊方式迅速居於各種恐怖襲擊之首。黎巴嫩的一些組織爭相模仿真主黨遊擊隊,開展自殺式襲擊活動。在“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的自殺式襲擊取得成功之後,原本以伏擊和遊擊戰為主要戰鬥方式的法塔赫中的一些派別也逐漸熱衷起“殉難行動”來。

很多西方的觀察家們認為,大量的自殺式暴力活動都是“基地”組織一手策劃和實施的。這種觀點十分符合西方人的心理,他們一向喜歡將問題單一化,本?拉登讓美國見識了恐怖主義的厲害,他們就把本?拉登當成了恐怖主義之源。這種認識上的誤區,讓人無法考察出自殺式襲擊的真實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