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帶著大軍一路狂奔,終於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皇子。
而此時大皇子也不比他好到哪裏去,雖然攻占了軍事重鎮太安城,此時的兵力也不過七萬多餘人。
加上董卓這五萬多殘兵敗將,東拚西湊也隻能拿出堪堪十三萬大軍。
後麵有韓信十八萬大軍的追擊,大皇子的後麵是趙武十萬大軍的攔截。
而他兩人就被卡在這中間,就他倆人的實力來言,最有可能的是有打敗趙武,進而拓展生存空間。
但是猛攻趙武的話,一定會付出十分慘重的代價。對現在兵力不多的兩人來說,真可謂是雪上加霜。
韓信研究著徐天華給他送來的九淵帝國形勢圖以及九淵帝國各種情況,照這樣發展,讓九淵朝廷統一是最有利於大寧帝國利益的。
因為九淵高層被大寧腐蝕的很嚴重,掌控力度比較強。
所以,他們一直在加劇內鬥分裂的局勢。同時,還構陷忠臣名將,消磨九淵帝國戰爭潛力。
九淵帝國到現在,已經損失了數十萬精銳將士,更別說死的那些百姓了。
九淵帝國現在的國力可謂是曆史上的最低點,也可謂是最弱的時候。
以前不是沒出過昏君,也不是沒出現過奸臣,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局麵。
農民揭竿起義,皇子分裂割據,朝廷奸臣作亂,後宮宦官稱雄。
再來點天災,九淵帝國幾百年傳承可能就斷了。
韓信開始研究如何利益最大化,減少士兵傷亡,卻能獲取最大利益。
很快,一個計劃便在韓信心中生成。
他下令士卒加大攻勢,爭取在三天內拿下玲瓏府和海州府。
反正目前北江省的情況是:大皇子攻打趙武部,抽不開身,一旦回頭必被襲擾。而董卓已經被他打殘,所剩部隊威脅不大。
所以,北江省的幾個府目前隻能是苦苦掙紮,並沒有多餘的兵力來防守。
之所以用那麼長的時間拿下兩個府的地方,主要還是步軍行兵速度太慢,騎兵又不擅長攻城,致使他們守軍不多卻要多花時間拿下。
三天彈指即過,趙武也發現了大皇子部隊的異常,連忙上報朝廷。
賈似道那邊通過特殊渠道,獲取了雙方形勢的情報分析。
他沒想到九淵帝國的第一名將董卓竟然這麼迅速就潰敗了,而且輸的如此狼狽,著實是讓人有些懷疑他以前的戰績是不是花錢買來的。
十五萬大軍打人家二十萬大軍,雖然說兵力上不占優勢,但是也不至於隻帶著五萬人灰溜溜的逃回來呀。
而且那可是足足十萬大軍呀,怎麼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潰敗了呢?就是十萬頭豬,大寧帝國殺的也沒有這麼快吧。
賈似道有時候都在懷疑董卓是不是我方在九淵帝國安插的高級諜報人員,不然怎麼做事情這麼符合大寧帝國的利益。
無論是之前九淵帝國讓他進攻大寧帝國,還是現在十萬大軍,不到區區一天潰敗,無不說明著他的心不向著九淵帝國。
董卓之前打鬼族可是一把好手呀,當年用著區區十萬大軍,便大破鬼族三十萬人!
何等的威風,何等的意氣風發。
再看現在,簡直一言難盡。
賈似道也收到了徐天華的最新指示,讓他配合韓信行動,吃掉大皇子勢力,同時打擊八皇子勢力,徹底坐穩九淵朝廷的正統地位。
結束第二輪攻城戰後,韓信奉命在北江省四府之地休整,等待下一步指示。
大皇子和董卓見著韓信不再進攻,內心一方麵竊喜,一方麵又有些疑惑。難道大寧帝國內部再次出了什麼問題嗎?
不然大好的優勢,韓信為什麼會放棄呢?
如果沒和韓信交過手,董卓可能會認為他看不明白形勢。但隻有和韓信真正的交上了手,他才明白這個男人有多麼可怕。
如果現在還有人說韓信不懂軍事的話,董卓一定第一個跳出來砍死。
董卓也想不明白,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為何帶兵如此有這麼一套?
當然董卓自己也清楚,他是犯了驕兵必敗這個低端錯誤,不然韓信沒那麼輕易贏他。
說白了韓信還是利用他輕敵的心理,打了一個反擊罷了。
但是輸了就是輸了,在這方麵,董卓比任何人都表現的大方。
所以當韓信停止進軍,開始休養生息的時候,董卓便開始分析起原因。
他不相信韓信會無故放矢的停軍休養,而放棄進軍的重大好時機。
要知道十多萬大軍的供給,對現在財大氣粗的大寧帝國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