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記錢莊
王一曼理解王德成的難處,往常年景一包生絲收購價70、80兩左右,倒手賣十三行能賺幾十兩的差價,然後廣東的買辦們賣給洋人又是一倍多的差價,利潤讓中間商層層盤剝去但還是比其它商品大的多,如今戰爭結束各大商幫肯定也開始行動起來在各個環節火並。戰爭期間二人投機倒把一包生絲30多兩銀子買300兩銀子直接倒賣洋人的的暴利時代是一去不複返了。幸好十三行等老商幫元氣大傷不可能馬上恢複元氣,此時的王德成必須收緊拳頭把全部精力用在生絲收購上了,以不斷鞏固目前英國第一生絲供應商的地位。不過王一曼可不這麼樂觀,假以時日等其他商幫真正恢複過來,到時互相壓價,中國生絲買辦的好日子也差不多到頭了。必須得想其他辦法解決這個困局。
王德成還算厚道,雖然全身而退,把錢莊整套人馬留下來了。錢莊運行基本正常。雖然被王德成結結實實的打了一悶棍,他倒也不慌張。理了理思路,趕緊通知各地七十家錢莊經理前往上海開一次整頓大會。因為他知道以現在王記錢莊經營混亂程度,遲早不攻自垮,不整頓是不行了。以王德成的交代來看,目前王記錢莊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麵:
第一就是數量多、規模小。這是這個時代錢莊普遍的特點,據王德成在收購過程中的摸底,江浙一帶錢莊的規模平均在兩萬兩左右本金。大的普遍有20萬兩本金。但更多是小型錢莊,幾千兩在小鎮上開業的有的是。因為入行實在太容易了,以至於無錫一帶竟然有五十家錢莊之多,一個縣裏麵擁有十來家錢莊是很正常的事情。錢莊小,自然無孔不入,競爭激烈,小城裏竹木器、小五金、土紙、土碗、煤窯生產所需資金,都靠錢莊調濟解決。但畢竟資本小,信譽低,一遇到戰亂和通貨不穩,倒閉不在少數,這個時代中錢莊的平均壽命其實也就十年,和21世紀地下錢莊的生存時間差不多。承平百年突遭戰劫,南中國倒下去的錢莊十之八九。因為急於布局,這次王德成收購的錢莊多為這種小錢莊,不過還好,既然活下來了自然樹立了大信譽,近期發展肯定一片光明。但不代表將來能應對恢複元氣的大錢莊的反撲。
二是業務單一、風險大。此時錢莊存款來源主要是商戶、居民、作坊主、農村富戶、公團和官款,有的有利息,也有的全無利息。放款對象主要是商戶、小販、手工業者、農民等。放款利息遠高於存款。各地錢莊的存放款和業務對象,各有側重,如浙江紹興一帶客戶以農村大佃農為主;福州的客戶自然是茶葉販子。有的也直接用錢莊的錢屯些糧米、待來年春荒糧價上漲時拋售。這在太平年肯定是妥妥的借雞生蛋的好生意,但是很多莊票為了發大財無論什麼生意往往一哄而起,不顧錢莊資本和兌現能力,集中全部資本放在一個產業,自然很容易倒閉。比如此次全軍覆沒的寧波錢莊他們主要是向經營海運的客戶放貸,隻因為英軍連續兩年封堵長江口,隻要錢莊把大半資本放在海運上,就不可能能承受英軍開進寧波城後發生的擠兌。以至於王德成花了不到四十萬兩銀子幾乎把寧波地區的餘下來的錢莊全端了,要是在太平歲月,即使五百萬兩也未必有這個效果啊。目前王記錢莊也麵臨這個問題,所有的業務都放在了王德成和王一曼熟悉的生絲、茶葉等外貿領域,其他傳統行業極少涉及,這兩年還好,若是未來幾年外貿行業風雲突變,船大又不好掉頭,自然會死的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