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記錢莊(2 / 2)

三是經營混亂。這個王記錢莊,70個經理到目前為止王總能叫上名字的還不到十位,對於他們的能力操守自然也無從了解。可以這麼說,從公司老總的業務水平來看,這個錢莊根本不可能活過兩年。好在這個時代大錢莊經營普遍的特點就是經理負責製,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開,大部分財東也就是三年一次的大對賬時說話靈光些,一般時節財東也不怎麼管事。

開會是很多領導排座次樹威信的常用伎倆,對於這個事錢莊總部的人馬比王一曼熱情。寧波王記錢莊總部人馬一大半跑去上海熱情操作這個事情。收到求救信的汪老爺子也趕緊把自己的幾位得力幹將帶到了上海給王一曼壓場子,防止有人起哄。起哄自然是沒人有這個膽量的,畢竟三年白手起家故事在廣東買辦裏發生過,在江南隻此一家別無分店。王一曼很意外的發現這些人是以一種非常崇拜的眼神瞧著自己的時候,以他的道行自然分不清真假。於是他幹脆一言不發,直接讓錢莊總部的掌櫃劉斐來掌控局麵,而他自己就像祖宗牌位似得立在那裏裝逼,這個時候多說一句話都是對自己威信的破壞。私底下他把各地經營比較好的幾個錢莊經理提前叫到上海聽取意見,但他隻聽不說,心理麵卻大體有了譜。

劉斐是廣東人,卻長得白白胖胖,王一曼一眼望上去像極了往世香港一位王姓導演,很是親切。他本在西印度銀行做事,來此純屬巧合。此時國外金融勢力雖然此時還沒有在中國設立銀行,但辦事機構總還是有的。早在乾隆時代十三行等中國商人就和這些金融勢力有著糾纏不清的關係,現在的不少鴉片走私犯就是從他們手裏貸款開始了發財之路。劉斐在西印度銀行廣州的辦事機構裏忙前忙後十餘年了,可惜鴉片戰爭結束他升大班的美夢。正好王一曼在廣州招人,他也就是投奔而來。由於是第一批招募而來,王德成又對這幫廣東人馬相當依仗,做了寧波總部的經理算是情理之中了。各地的經理來得突然來不及串聯答對,劉斐所提意見又給了他們很大權利和好處,也就不再言語。大掌櫃王一曼見他提的意見都很合後世銀行的經營理念,基本都沒有反駁。十年磨一劍,他等這一天不是一年兩年了,蓄謀已久的劉斐把這個大會徹底變成了他的一言堂。他對賬目管理、彙兌製度、閱邊製度(巡回檢查)、銀兩密押等絕口不提,滔滔不竭的講起了國外銀行怎麼管人這個核心問題,這正好打中王一曼的軟肋。王一曼隻得繼續沉默。劉斐主導的王記錢莊新七條也就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