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嘉慶年間三大未解之謎(5)(1 / 1)

“小文,你怎麼那麼多名字都能背下來!”李默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是的,如果王昊也跟你整天嘟囔這點事情,你也會都背下來的。”

“李默,別打斷她,事關緊急,讓她快點說!”師洋拉了一把李默。四個人的命都在等著小文的敘述,師洋的思考。李默不說話了。

“紫禁城被起義軍攻進,這可是有清以來所沒有的大事變!還有一件事,也是有清以來所沒有的,那就是嘉慶帝遇刺事件。嘉慶8年1803年二月二十日早晨,正當嘉慶帝坐轎從西郊回宮,路過神武門將要進入順貞門之際,忽然從從西廂房山牆後衝出一位40來歲、披頭散發、手持利刃的漢子,直朝嘉慶帝的轎子撲來。在這危急時刻,四周衛士及隨輦而行的文武大臣都驚呆了,幸好定親王綿恩、禦前侍衛紮克塔爾等及時清醒,合力製服那男子。這是有清以來皇帝第一次遇到謀刺,也是清代曆史上罕見的的大案。經審訊,那男子是內務府廚役,叫成德。嘉慶帝下旨,一定要追查其幕後主使人以及同謀和黨羽。滿朝文武大臣都害怕成德招架不住,隨口拉扯到自己身上。但是,成德隻承認喝醉酒,是一人所為,並無政治陰謀。經過四晝夜的嚴刑拷問,也沒有結果。嘉慶帝隻好作罷,將成德淩遲處死,將他兩個兒子處以絞刑。一樁震動朝野的重案就此了結,並成為千古疑案。”

“乍看上去,天理教的故事並不出奇,畢竟在康熙年間就開始有不少天理教叛亂。可王昊說有個女人對這次叛亂的視角不同,改變了大家的觀點。確切的說,王昊是根據日記裏麵簡單提示的第三個疑點,‘天理教叛亂’五個字,找了好久,才發現了她的理論。這個女人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曆史係教授韓書瑞。

由於以往我們習慣以壓迫、剝削等常規思路分析農民起義,但是當時當地並沒有嚴重的天災,不存在饑荒,造反無疑缺乏群眾基礎。所以韓書瑞試圖給我們勾勒出一些新的圖景。與中國曆史學者不同,她更強調從曆史場景解釋動亂,強調關注焦點在當地的環境、社會史和區域生態。當時的人文環境是疏離於正統意識形態與精英權利之外的,無形之中,白蓮教的觀點與組織成為一種替代品,充滿誘惑,為個人提供分享價值觀的機會,使得民眾產生前所未有群體感與成就感,因此韓書瑞認為起義也許來自信仰,而不是社會危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