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4)(1 / 1)

對於《股道》與《股經》二書而言,我是一個作者,但我更是一個讀者。在整個寫作過程中,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大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以及“讀書而知不足”的感慨。整整四年的寫作曆程,我深感自己的投資理念得到了一次洗禮,深感自己的投資技巧得到了一次升華,深感自己的投資心態得到了一次修煉。正因為此,近年來我的投資收益也獲得了相應的提升。2012年1月~9月,我的整體收益已達到35%以上,這是寫作《股道》與《股經》的自然產物,是寫作與閱讀此二書的必然結果。我真心希望讀者諸君在閱讀此二書時開卷有益,真心希望讀者諸君從取財無道走向取財有道,從君子愛財走向君子有財。然而,從希望到現實還需要一個過程,這便是讀書。孔子在《論語》中提出,讀書有三個境界,這便是知之--好之--樂之。一般而言,讀書的三大境界可分為一吞:將各種知識盡可能閱讀了解,此階段難免生吞活剝、囫圇吞棗,以達到其博。二啃:對所讀之書開始咀嚼消化充分吸收,以達到其深。三品:在吸收消化之後產生感悟,對所讀之書如飲瓊漿、如飲醍醐,以達到其靈。在當今社會中,能進入第一層境界的讀者正在減少,能進入第二層境界的讀者則更少,而進入第三層境界者,如同股市中七虧二平一贏一樣,更是極為少數。但正是這少數者,才能成為取財有道的君子。

當今人類社會,動蕩、紛亂、急躁、暴戾、快速、不安占據一切。一種急於求成的氛圍籠罩各個領域,快遞、快餐、速成、秒殺、超女、超模,使一切交易、交往、交談、交流變成赤裸裸的黑市買賣。在這種到處是耍酷、施暴、裝嫩、作秀的環境中,讀書應該是一種奢求。而潛下心來,靜靜品讀則更體現出一種層次、一種品味、一種素質。濁者自濁、清者自清,讀靜知動,讀真知假,讀正知邪,讀近知遠,讀禮儀而知世俗,讀曆史而知滄桑,讀江海而知奔流不息,讀生死而知生命健康。同樣置身於潮起潮落、風生浪湧的股市,靜下心來,讀跌之裏而知漲之因,讀牛之弱而知熊之強,讀政策而知大勢,讀貨幣而知資本,讀K線組合而知盤麵變化,讀均線演變而知走勢趨向。能夠靜心開卷、潛心閱讀,那才是證券界的高人,那才是資本市場的人才,那才是胸懷韜略、心存大誌的贏家。在《股道》與《股經》的讀者諸君中,也許不少人會首先翻閱技術之道中關於葉氏技術分析係列、葉氏牛股精選獨門絕技的相關章節,而將書中大部分章節擱置一邊,這往往會弄巧成拙、欲速則不達。也許還有人選《股道》而棄《股經》,這又難免缺胳膊少腿,失去平衡。讀《股道》而參閱《股經》,閱《股經》而精研《股道》,相互融通、聯係參照,才能從知之、好之進入樂之的境界。所以讀書也是一門學問,能讀、會讀、善於讀書者必然屬於能從頭閱讀至尾的少數者之列,而能從頭至尾閱讀且融入自己的實踐經驗者更是陽春白雪,這才是一個取財之道中逐步攀上高峰的成功人士。

葉國英2013年1月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