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3)(1 / 1)

如果說“平”是《股道》與《股經》的動脈,那麼“心”便是此二書的“心髒”,離開了“心”字,《股道》與《股經》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一切成功都是從心開始,信心、誠心、耐心、虛心、恒心、靜心、精心等,所以成功的元素都由“心”提煉而成。投資股市最主要的是要有思路,信息分析、大勢判斷、牛股精選、倉位控製等,均需要正確的思路。俗話說思路就是出路,這裏的一個“思”字,便由“田”字與“心”字組成,精心耕耘,田地就會碩果累累;無心種田,田地就會顆粒無收。對於投資人來說,“田”字就是股市,隻有用心去做,才會產生正確的思路。股市有牛、有熊,而且中國股市具有“牛”弱“熊”強、“牛”短“熊”長的特點,那就得要忍。這個“忍”字就含有心理素質、忍痛割愛、忍氣吞聲、堅忍不拔,這些均意味著在心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忍耐力,不僅能極其耐心地靜候機遇的到來,而且能極其堅強地忍受割肉之痛和被套之苦。再以一個“悲”字而言,在這個風險莫測的股市中,在這個市場經濟最高形式的金融資本中,必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有道的首要原則便是遵紀守法,不能存非分之想。如果麵對種種誘惑,心術不正,或非法集資,或挪用公款,或老鼠倉,或內幕交易等,那麼便是“心”上加“非”,悲從中來。即使心存僥幸、心念博弈,往往也是投資的大忌。心為神之舍、血之主、脈之宗,為陽中之陽,為生命的主宰。對投資人而言,“心”更是成、敗、贏、輸的主宰。佛說:明心生智慧,心明則眼亮。心態決定著視野和智慧。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倍智慧更重要。走勢隻有用心去分析,才能判斷正確;個股隻有用心去挑選,才能精選到牛股;操作隻有用心去買賣,才能減少失誤;消息隻有用心去思考,才能辨別真偽;知識隻有用心去體會,才能轉化成智慧。當你以靜穆敬畏之心去品味股市、去感知股市,你就會真正感受到股市那種不可言喻的魅力。每當我進入股市時,我往往不是先瀏覽新聞、關注消息,不是先關心大盤走勢和個股價位,而是先打開音樂,傾聽佛教音樂和胎教音樂,讓自己的心在空靈、優美、委婉、動人的音樂聲中逐步進入淡雅、寬容、舒緩、靜和的心境之中。用優雅的旋律洗刷心靈中浮躁、衝動、僥幸、博弈的塵埃,使之歸於清淨樸實、明澈無華,然後去獨立思考、明確思路、製定策略、實施操作,這樣往往會事半功倍,較少失誤。

“讀”與“悟”

《黃帝內經》中指出養心就是心理平衡,誰擁有心理平衡,誰就擁有健康長壽。筆者之所以在打開電腦盤麵之前,首先傾聽佛教音樂和胎教音樂,其目的也在於養心,以優雅的樂聲,讓自己的心靈洗去急躁、洗去煩擾,逐步歸於童真和清淨,讓心靈慢慢地平靜下來。佛說,明心生智慧。水清月現,心清佛現。當身心處於輕鬆自若時,思維會變得十分清晰、十分敏捷。芝加哥交易所有一句箴言為:每天清晨第一個思維往往是正確的。這也許正是指每天清晨是心靈最為清新的時候。荀子說,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隻有保持心的最佳狀態,才能產生證券交易的最佳決策和最佳操作。《華爾街日報》調查顯示,證券交易的交易成功90%取決於交易者的心理因素。麵對風雲變幻的股市,麵對漲跌無常的股價,每個投資人都必須去麵對、去思考。所謂心理因素,其實指的就是心理調整。不以漲喜、不以跌悲是一種調整,見放量而不忙、見縮量而不慌也是一種調整;遇利空而不茫、遇利多而不迷是一種調整,見暴漲而不驚、見暴跌而不慌是一種調整;在持續陰跌中不急於抄底,在持續上升中逐步減倉,也是一種調整。當幸運降臨在操盤中,處處順手時,不忘乎所以;而當逆風逆水禍不單行事事受阻的時候,不牢騷滿腹,更是一種調整。一個成功者或一位贏家,不是沒有驚、恐、憂、愁、悔,而是在心態一旦出現異常時,盡快地作出自我調整,使自己很快進入與市場相適應的狀態,也就是很快使自己恢複平衡、恢複常態,這便是贏家的心理素質。股市的現實是冷酷無情的,你無法改變市場,隻有改變自己。而所謂改變自己,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股道》則心道,《股經》則心經,當你具有一顆麵對風雲變幻而鎮定自若的心,當你具有一顆麵對風險莫測而胸有成竹的心時,便真正領悟了《股道》與《股經》核心與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