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之道是逆向之道。逆向思維往往不僅是股市的操作思路,也是為人之道。學會做人的人才能學會炒股,置身於股市這個虛擬經濟中,不能存虛幻之想,不能操虛妄之法,不能以虛浮之心作虛空之決策,而必須以逆向之道,注重於實心、實意、實學、實幹。筆者在1990年時還是一個股盲,1991年進入《上海證券報》擔任記者後,就憑著一股勤奮不輒的精神,刻苦鑽研、虛心求學,在短短三個月就寫出了《上海股市調整期的特性分析》、《從運行機製的改善看滬市發展》、《擴容對股市的影響分析》、《上海股市異常波動的成因分析》等長篇論文,並先後出版了《上海股市日誌》、《上海股市縱橫》、《大勢與熱點》、《我的炒股經》、《中國B股投資大全》等近十本著作。而在炒股中同樣以務實的態度,精心選股,不博垃圾變千金的ST股,不碰主業不清、概念頻出的題材股,不追莊家基金明星股,以自己獨創的牛股精選絕技,像伯樂般去奔走發掘具有千裏馬潛質的牛股,以“寧停十分不搶一秒”的謹慎進行操作,獲利雖薄,卻沒有水分;虧損也有,卻心安自在。財富的積累如震動向上的走勢,雖然也會進三退二或進二退一,但總體趨勢卻拾級而上;雖沒有暴漲之驚喜,也沒有暴跌之憂愁;既不與富豪比腰圍,也不羨權勢之高位。一元、一角,自有其實在;一元、一角,自有其自尊和自重。騎牛思熊、騎熊思牛,熊市能睡安穩覺,牛市也睡安穩覺。風起浪湧坐釣台、亂雲飛渡看勁鬆。對大勢的分析判斷言行一致,看空則輕倉,看多則重倉。對牛股的選擇有一說一,優勢多少、劣勢多少,信則不疑、疑則不選,買入看其價值所在,賣出看其估值水分。股市是有靈性的,股票同樣具有生命。你選中個股實心待之,了解其經營狀況、行業背景、生產周期、市場地位、管理機製,了解其企業屬性和市場屬性,從股本結構、股東結構到企業發展曆程,如果你能實心實意地對待所選個股,如了解自己孩子般了解它,那麼必定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回報。《股道》與《股經》的核心就是從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開始,以實實在在的精神去學習、去研究、去思考、去操作、去品味,一切從“實”字出發,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財富。
“平”與“心”
在《股道》與《股經》二書中,有一個字貫穿始終,這就是“平”。平就是平衡。對於投資人來說,對平衡的認識主要是兩個方麵。一是外部世界,二是內心世界。星球的平衡運行才產生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日月的平衡運行方有了晝出夜息的生命循環。生態失去了平衡,水患幹旱就會接踵而至;社會失去了平衡,國家就會動蕩不安。股市也是如此,潮漲必有潮落,強勢必有弱勢,大千世界始終在不平衡中尋求平衡,繼而又突破平衡產生新的不平衡。無論是自然社會還是人類社會,都是在這種平衡與不平衡的循環往複中運行,相對的平衡與絕對的不平衡是任何意誌難以改變的。可是這個簡單和普通的道理往往被人忽視和遺忘,結果在內心世界中失去了平衡。股市中有利空就有利多,有好友就有淡友,有唱多做空就有唱空做多。上市公司中有業績出現向上拐點的,那便是牛股的產生;也有業績出現向下拐點的,那便是熊股的產生。市場交易中既有天量成交,也有地量成交,有大股東增持,也有大股東減持,技術指標有低位金叉也有高位死叉,有超買也有超賣。如今期指產生不僅有多單,也有空單,有籌碼集中也有籌碼分散,等等。所有這些都表明機遇與風險始終處於平衡與不平衡的變化中。股諺雲: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就在於這種平衡與不平衡是永恒不變的。你隻有尊重市場、適應市場,方能立足於市場。這便是對外部世界的平衡認識。有了這一認識就能尋求自我的心理平衡,也就是在不平衡的股市中自覺地進行心理調節。中國自古有禍福互倚、陰陽交替的傳統文化,因此在世界心理學中,獨創了心理平衡的術語。有輸就有盈,今天套並不等於明天套,投機不成可以投資;短線有銀的價值,長線有金的價值;散戶有散戶的優勢,機構有機構的劣勢。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山窮水盡時,柳暗花明日;牛吃稻草鴨吃穀、各人自有各人福。這更是中國式的自我心理調節、中國式的自我心理平衡。在我的炒股生涯中最常用的一句心理平衡語言便是:屬於我的該贏,不屬於我的該輸,一切都很正常。老子曰:樂莫大於無憂,富莫大於知足。內心平衡就不會杞人憂天、庸人自擾,心理平衡就會盈虧不悔、貧富不怪、牛市不喜、熊市不悲、心平氣和、氣血平暢。“平”字的玄機就是靜,平心靜氣,心靜無波,“靜”是一種沉著、一種城府,身居茅屋而心懷天下,胸藏韜略而樸實謙和;大勢在握,運籌在心;靜如處子,而動如脫兔。潮平海岸闊,心平胸襟寬。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無怨、無悔、無恨、無怒,笑看風雲變幻,靜對盈虧輸盈,這便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平”的內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