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兒,葉夏至才回到食肆,在門口外麵探頭探腦的。
見食肆裏麵隻有葉白露在擇菜,葉穀雨已不見蹤影,才大膽地走進去。
“大姐走了嗎?”她明知故問道。
葉白露白了她一眼:“你都聽到了?也不知道幫我解解圍。”
“我才不敢咧,省得給自己引火上身,俗話說,死道友不死貧道。”葉夏至大大咧咧地坐在她對麵,順手拿起一根菜薹撕皮。
“別說什麼死不死的。”葉白露氣得往葉夏至身上扔了一朵菜花。
“別浪費啊,菜花最好吃了。”葉夏至嬉皮笑臉的將菜花放回菜籃子裏。
……
第一批種下的橡膠樹已經長到三米多高,如今已經長得枝繁葉茂。
書上說五年樹齡以上的橡膠樹才可以割膠,這隻是一個最基礎的前提條件,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那就是橡膠芽接樹離地三尺處,樹圍達到一尺半以上。
因為這時候膠樹光合作用產物大體能滿足生長和產膠對營養的需要,開割後對膠樹生長影響較小,較好地解決生長與產膠的矛盾。
那日她去山上看過,符合這兩個條件的橡膠樹數量隻有二十來棵。
葉夏至又研究了一下如何割膠,日次天還灰蒙蒙,她便起床洗漱,整裝待發地前往山上。
割膠的最佳時間是清晨,因為此時的膨壓作用最大,最容易出膠。
等到太陽高升時,橡膠樹就要開始光合作用,此時葉片氣孔打開,水分蒸發,內部膨壓作用減少,出膠也就開始減少。
一副武裝來到身上時,太陽才露半個頭。
二十幾棵能割膠的樹之前就被她綁上繩子做了標記。
初春的早上還很清寒,她雙手搓了搓胳膊,才挑一棵樹下手,先在樹幹上固定好一個瓷碗,隨後在碗的上麵斜著淺割幾道。
這會兒的樹齡還小,隻能淺割,若是深割,很容易就會傷到樹,這樣很得不償失。
乳汁般的白色液體從割痕處往下流,緩緩地滴到碗裏。
葉夏至會心一笑,等了五年,總算等到這一刻了。
接著她又去割剩餘的樹,直到整個太陽都從地平麵升起才忙活完。
葉夏至有些累了,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歇會兒,順便欣賞一下難得看到的日出。
沒一會兒,感覺肚子餓了,她才開始下山。
橡膠樹三天一割,這樣才不會傷了樹的根基。
這日她起得早,來到山上時天邊才露出一點魚肚白。
她先是看看碗裏的橡膠。
隻見每個碗裏都有半碗多的白色汁液。
她小心翼翼地取下碗,將橡膠倒入木桶裏,再重新固定好瓷碗。
上次割痕已經被殘留的橡膠糊住。
幹了的橡膠富有彈性,像天然的橡皮筋,她將糊在割痕的幹橡膠撕扯下來後,割痕的位置又有橡膠冒出。
隻不過冒出的橡膠比較少。
她便在割痕上麵再淺淺地劃上一刀,液體橡膠就成股流下,沿著樹皮流到瓷碗裏。
其他的橡膠樹也是這樣的,殘留在上麵的橡膠有限,都需要她再次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