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70萬士兵,你們可能不太相信,但是在場的大多數人應該都清楚,
你們在被征兵之前,同鄉的男丁有多少被征兵走了?
你們大致推斷一下,是不是平均下來每十個人裏麵會有八個人去到了府兵?兩個人到了邊防軍。
所以輔兵絕對要比70萬多,而不可能比70萬少,我們向來沒有把一切,都放在陰暗處,遮遮掩掩。
我可以保證我句句話說的都是實話,如有半句假話,我甘願讓天打五雷轟。”
士兵們聽完這話,也都非常相信,畢竟這個時代的對天發誓,可不像後世那樣,他們對於鬼神的信仰都是十分虔誠的。
初唐時期,唐朝采取府兵製,全國分布574-800個折衝府,有名可考的627個。
這個數字是變化的,也就是說最少的記錄是574個,最多的記錄是800個。
折衝府分三等,兵力各自為1200人、1000人、800人。
所以說,初唐全國的府兵大約80萬人左右,其中關內道大約26萬人,為府兵主力。
說70萬絕對是實打實的,這裏麵可不像百萬大軍那樣有水分。
“另外,我要說的第二點就是有關裁軍的事情。
父子同在軍營者,父歸,兄弟同在軍營者,兄歸,有傷殘者不留,是獨子者不留。
我知道你們可能聽過這句話,沒錯,這就是戰國時期魏國的信陵君,對軍隊的處置辦法。”
下麵的士兵們一直在議論,聽到這裏,他們也不由地都感覺到了這位元帥的誠實。
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不知道這句話的楚楚,哪怕他現在說是自己說的,也不會有人站出來揭穿他。
因此,他靠誠實,贏得了下麵的士兵們的愛戴,起碼目前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好了,按我說的,你們先做吧,你們退伍也不是說白退的。
你們現在走了之後,到家鄉的官府報到之後,可以領一個駐退官的身份,每月有官府的現金補助。
這筆錢和你們當地的各種條件都是有關係的,如果危險的地方就稍微多些,安全的地方就稍微少一些。
這個主要就是看在,你們有些人年齡已經大了,回去也幹不成什麼工作了,因此就把這個當成補貼發放下去了。”
這話就說的有講究了,不論什麼時候,隻要是士兵退伍的時候,都要發放一大筆補貼。
主要就在於士兵回去之後,如果連田都不能種,他們就沒有養活自己的手段。
如果讓士兵退役回家反而餓死,那麼就沒有人再願意為他當兵了。
現在如果不給他們具備錢,而給他們安排一個工作的話,不僅可以省下一大筆錢。
而且如果以後這種模式能夠推行的話,就會為以後省下更多的錢。
最重要的是蘇雄正在追求餘白英,安排工作之後,如果再給予其他的幫助,那就是在增加後勤部的工作量。
那些普通的人家女兒,他是一個看不上了,別問為啥,問就是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思想還是那麼的老舊。
趙桂熠的學生中總共隻有兩個是女的,醫療部的那個目前已經名花有主了,兩個人談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