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熠對於這次行動是否能成功其實一點兒都不擔心,這個計策可不是他說出來的,而是軍部的將領給他說出來的。
軍部的方案可是很早之前就開始收集信息,製定方案,完全靠自己分析各種局勢,製定出來的最終方案。
這個和他印象中,李世民滅了突厥的過程幾乎一模一樣。
過程中有些變數也是應當的,畢竟自己來到這邊已經這麼長時間了,一點變數都沒有,那更是說不過去。
相比於原本曆史中的李世民和突厥,現在華夏軍的戰鬥力更加強大。
而且他們損失大批的牛羊,包括一部分戰馬,現在的戰鬥力應該大損。
內部各部落之間相互矛盾衝突不斷,又剛剛遭受了重大損失,再遭遇這麼一場天災這簡直就是無解的。
據不可靠消息,突厥內部還產生了一場小型的瘟疫,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並沒有爆發成大型的瘟疫。
這場戰鬥隻會比以往來的更快,贏得更快,更全麵。
此刻,前線。
“一團的一營到三營,記得把他們除去北麵所有的逃跑方位全部守好。”
蘇雄正在仔細的安排著戰場上的局勢,規劃著手裏的20萬士兵到底怎麼用?
團就是10萬人級別,一個團標準製度是10萬人。
同樣,一個團下麵的一個營,就是1萬人,安排3萬人包圍這座城,人數足夠了。
“剩下四營到6營,你們直接繞開他們的支援士兵,從幽州直接出發,向北穿過山脈,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剩下的九營十營,聯合二團的一營到八營,直接到北麵拉好防線,包圍每一個突厥的部落,收容每一匹牛羊。
同時在戰爭期間,管好你們手下的士兵,等到打完仗他們用軍功兌換就行,別給我在戰場上鬧幺蛾子。”
這群士兵的壞毛病都是將領慣出來的,雖然沒有後世的三項紀律,八項注意,但是有三光政策。
凡是對方的人口一個不落,全部搶光,凡是對方的物資,哪怕一克也不能給對方剩下,全部搶光,凡是短時間內無法占領又搬不走的,一律燒光。
這個政策如果是對自己人,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時代不同,背景不同,政策肯定也不同。
對自己人肯定有各項注意,但對外人可就沒有那麼多了。
這個時代,人口是最好的生產力,包括流水線上用工人的價格,可比添加一台機器便宜多了。
所有物資能夠搬走的,肯定要搬走,目前的國內可是一窮二白,能夠拿走填補軍用的,就放在軍隊裏使用。
不能用的放到市場上賣掉,不僅能換取額外的軍費,還能夠瘋狂擴大市場的體量。
至於燒光,主要就是因為要給對方造成麻煩,建一座城鎮可能需要三五年,但是燒光隻需要一夜。
原因不多說,這樣做有利就選擇這樣做。
頡力可汗發現外邊有唐軍的身影,立刻派人向唐軍核實,可惜得到的回複是您撥打的用戶正忙,請稍後再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