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夕。
宋宮,紫宸殿。
趙光義臉色陰沉地看完了李煜的《虞美人》。
剛剛,他派去監視李煜的人,向他稟告:“隴西郡公和家眷在府邸慶賀生日,鄭國夫人唱了郡公的《虞美人》……”
他不動聲色地聽著,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那一句上。
想了一會兒,他派人叫來了他的弟弟——秦王趙廷美。趙廷美原名趙匡美,趙匡胤即位時,為了避王諱改成了光美。趙光義即位後,又改成了廷美。
他的性格,一點也不像兩位哥哥。他從小就很怕趙光義,行過禮後,便垂手站在一旁,不敢多言。
“你看看!”趙光義指著禦案上的紙,“詞中愁情滿紙,怨氣衝天!”
趙廷美匆匆掃了一眼,臉上立刻現出了惶恐的神情,小心翼翼地問道:“那皇兄打算……”
“朕已經很優待李氏一族了!李煜非但不感恩,反而口出怨言!此刻,他正在隴西郡公府唱詞作樂呢!”他沉吟了一會兒,想到了那些哀怨的詞《浪淘沙》,《望江南》……想到了他曾對舊臣徐鉉說過“當初,悔不該殺了潘佑和李平!”……又想到了嘉敏的一臉決然……
終於,他有了決定,目光忽然變得毒辣而堅決,緩緩地說出:“朕不能再留他了。廷美,這件事,你去辦吧!”
趙廷美已經意會了。他有些膽顫,但仍然硬著頭皮說:“尊旨。”
隴西郡公府。
短暫的歡樂過後,又陷入了沉沉的悲哀。
嘉敏唱的《虞美人》,引起了大家對江南故國的懷念。接著,她又唱了《浪淘沙》。
她和李煜都不再顧慮了。有太多的愁,太多的恨,隻有借歌聲才能抒發。
李煜喝了很多酒,嘉敏沒有再勸他。因為,她知道他心裏的苦。
終於,曲終人散了。
就在嘉敏準備扶李煜回房時,門上來報:“秦王殿下駕蒞。”
李煜的酒醒了大半,錯愕地轉向嘉敏:“我和趙宋皇室中人,完全沒有來往。和秦王也沒有私交,他現在來……”
他忽然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無論如何,我們總該出迎的。”嘉敏提醒他,“讓侍衛開正門。重光,你是不是該換身衣服?”
“來不及了!”李煜一邊整理衣冠,一邊往外走。
門吏大聲地報告:“隴西郡公出迎秦王殿下。”
趙廷美下了馬車,待李煜降階拜迎後,他僵硬著臉走入了宅院。他的身後,跟著一名捧著錦盒的內侍。
“皇上聽說隴西郡公在此作樂,特賜禦酒,以賀芳辰。”趙廷美麵無表情地說。
內侍揭開了錦盒的蓋子,從金壺中傾出一杯酒,將一隻金杯送到李煜麵前。
李煜頓時臉色發白,顫栗著,不敢去接。他生在帝王家,深知這種賜毒酒的作法。他猛然想起,當初,他也賜了一杯毒酒給林仁肇啊!
“殿下!”嘉敏忽然走上前來,麵色凝重地說,“郡公今晚已經喝多了,這杯,就讓臣妾代飲吧!”
“不可!”趙廷美有些慌亂地阻止她,又轉向李煜,催促道,“郡公,皇命不可違啊!”
“殿下!”李煜尚存一絲希望,“臣蒙皇上之德,李煜感激不盡。臣已領受皇上的厚賜,今日的禦酒,臣不敢領……”他的聲音,因為無奈和惶恐而漸漸地輕了下去。
趙廷美沉聲打斷他:“郡公,不要拂了皇上的美意啊!”
他冷冷地逼視著李煜。那目光,令人不寒而栗。
終於,李煜明白了,一切掙紮都是於事無補的。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況是亡國的俘虜呢!
終於,他直視著那杯酒,接了過來。他的手,顫抖得厲害,驚疑和恐懼一齊包圍了他的意識。
“重光!”嘉敏又驚又怕,拉住他的衣袖,緊張地注視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