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地動(1 / 2)

大部分村民漸漸接受了地動必須搬離的殘酷現實。當然還有一小部分人不願搬,有孤寡的老人,死也要死在自己家,不願意走。

也有蠻橫如李全舅媽那樣的,看到匠人已把自家的房屋加固,認為地動肯定震不塌。李全舅媽還攛掇鄰居也不搬:“如果地動會把房屋震塌,官府為啥還要花這冤枉錢加固?官府又不傻,肯定加固了就震不塌。”

林子大了啥樣的人都有,各村有各村的難題,安置工作艱難的一步步推進中。

縣城裏的人比村裏的稍好一些,在聽縣令講了石河村的各種異象後,自己私下找了書籍翻看,了解到這些確實都屬地動前兆,自願搬離的人很多。能在縣裏立足之人,大抵都有自己的門路,已經聯係好外地的親戚朋友,早早的收好貴重物品,金銀細軟提前搬家。

時間來到五月二十五日,臨縣、渠陽的安置棚都已建成,淩川、屏縣兩地的百姓安置到臨縣,龍江和赤西的安置在渠陽縣。孔源已經去兩地的安置棚看過,都按質按量的建成,就等著百姓進駐。

孔源已經通知其他七個縣衙清點好倉庫的糧食,隨時準備調往渠陽和臨縣,以援助地動災區。

安置棚裏,用竹簾隔成的房間數千間。一家一間,裏麵鋪著大通鋪。做飯統一在另外的區域,那裏有臨時搭建的簡易灶台,五家共用一個灶台,排隊輪流燒飯。

最開始擔心走水,不讓百姓們自己做飯,統一熬粥分發。後來考慮到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這麼多人,隻得另搭建一棚作為公共灶房,供他們各自做飯,自家用自家的糧食。各家的糧食運來都有登記在冊,統一存放,各家領用的時候找負責照管糧食的衙役登記領取。

孔繁星到臨縣後,去水土村的莊裏清點了自己的稻穀,除去莊子裏莊戶的口糧尚餘三千八百石。其他玉米大豆等還有三百石。孔繁星把這些報給孔源,願意捐出來供給百姓。

安置棚裏還專門分隔了一片醫護區,以保障體弱多病的老人及小孩的健康。孔源及其臨縣、渠陽的縣令把能做的都做了,但願大家都能平平安安渡過此次災難。

至五月三十日,大部分百姓都搬來安置棚,石河村僅剩三戶人家沒有搬來,有兩戶是身患重病的老人不願走,寧願死在自己家也不願去安置棚,家人要帶他們走,他們以絕食抗議,兒孫沒法隻得留下一人照顧老人,其他人先搬到安置棚。

另一戶是李全舅媽,他不願搬走,也不讓李全舅舅離開。在聽說李全現今在知府家做事,認定搬到臨縣後,李全會對付他,死活不肯去臨縣。也不肯去渠陽,總之,不願挪窩。隻是又讓李全舅舅加固了房屋的各處梁柱。

六月初二,是孔繁星告知地動發生的具體時間,孔源在和縣令們商議時提過預測時間大約是今日,安置棚的人也緊張忐忑的等著消息的傳來,等了一整天,並沒有動靜。安置棚裏的人開始躁動,折騰了大半月,住在這雞籠一樣的地方,地動卻並沒有發生。衙役死守著安置棚不讓百姓們離開,棚內百姓與棚外衙役的對峙變得異常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