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這條航線是:從建康沿長江東下,在長江口北端海門附近之料角轉向北行駛,傍黃海海岸北行,繞過山東東端的成山角,再進入登州大洋,最後到達遝津,孫吳出使遼東的船隊即停泊於此,在這裏進行互市。再由此處上岸由陸路至公孫淵首府襄平。
《魏誌?公孫度傳》史稱“吳雖在遠,水道通利,舉帆便至,無所隔限”。可見其當時的繁榮,遝津在三國時期已發展為孫吳與遼東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可見其重要程度,據了解,遝津航運以荒廢許久,此地必需為我所用。同時他們的先期開發也為我們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隻有這樣咱們才有了立足之本。
第三個原因是:我們可以以中原的布,遼東的貂馬,高句麗的參用三地物產,在此各以“方土所出”進行互市,各取所需。三國吳治記載過:“比年已來,複遠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貨物,誑誘邊民。邊民無知,與之交關”。據我了解孫權曾從遼東地區得到馬匹,孫權在此大得其利,我們為什麼不能得其利呢?
馬成於是總結道:“再說此地占盡天時、地利,隻差人和。假如我們能占有此地,致遠你想今後將會是一個什麼的局勢?”
馬成還有個重要原因沒有說,也不能說。遝津屬於遼寧省,遼寧省的鞍山鋼鐵公司在全國來說是數一數二的,尤其遼寧省的鐵礦保有儲量在全國居首位。煤礦產量也相當豐富,同時,遼寧省屬於東北三省,而東北三省又是全國產糧大區,如果自己占領此地,以此為跳板挺進中原將成為可能。。。。。。。
馬成似乎感到遝津在召喚自己去開發。。。。。。
此後,遝津成為各方勢力後勤之地,江左地區得以越過北方的胡族政權,與遼東地區的夷族和高句麗等諸國建立了交往,這條航道便日益繁忙起來,後成為五代時期江左地區與遼東地區交通的重要線路。這條航道在今後漢唐史上發揮了巨大的曆史作用。
窗子很高。
陽光斜斜的照進來,照出了大堂中的塵埃。
馬成看著在陽光中浮動跳躍的塵埃,忽然道:“為什麼隻有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才有灰塵?”
沒有人回答,決沒有人能回答。這根本不能算是個問題。這問題太愚蠢。
馬成目光慢慢地在吳雄臉麵上掃過,忽然笑了笑,道:“因為隻有在陽光照射到的地方,你才能看得見灰塵,因為你們若看不見那樣東西,往往就認為它根本不存在。”
馬成慢慢地接著道:“其實無論你看不看得見,灰塵總是存在的。”
愚蠢的問題,聰明的答案。
但卻沒有人明白他為什麼要忽然說出這句話來,所以也沒有人開口。
所以馬成自己又接著道:“世上還有許多別的事也一樣,和灰塵一樣,它雖然早在你身旁,你卻一直看不見它,所以就一直以為它根本不存在。”
馬成凝視著吳雄,又道:“幸好陽光總是會照進來的,遲早總是會照進來的。。。。。。”
酒在桌上。
酒並不能解決任何人的痛苦,但卻能使自己騙自己。
馬成緊握著他的杯,馬成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又要喝酒,現在根本不是應該喝酒的時候。
但這杯酒卻已是馬成今天早上的第五杯。
吳雄在看著馬成,既沒有勸馬成不要喝,也沒有陪他喝。
馬成和吳雄之間,本就是有段距離的。
現在這距離好像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