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又對日磾說:“以前漢武大帝不殺司馬遷,讓他寫完史書,結果在史書中被罵得狗血淋頭。我不想讓蔡邕寫史書,以防他寫的史書影響小皇帝,讓我遺臭萬年。”一代大文豪就這樣被縊死在牢中。

日磾離開王允後對公卿大臣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成了亂世名言,流傳很廣。這句話就是:

“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豈能久乎?”

李傕、郭氾、張濟、攀稠跑路到陝西後,派人到長安請求朝廷赦免它們的罪行。王允心想:人的一生,逃不過名、權、財、色四個字。色,家中的歌女100年都用不完;財,洛陽四百年的財富,一半財富落到董卓手裏,董卓倒台後一分為二,四分之一進了國庫,四分之一進了我和相關部門的腰包,剩下的大半在那四個人及手下手裏,要想繼續發財,這四個人決不能赦免;權,打倒董卓後我才重新起步,完全可以通過攻打李傕、郭氾、張濟、攀稠擴大自己的權力,所以這四個人還是不能赦免;名,我的名聲本來一直很好,但跟了董卓之後麵子、裏子都丟了,好不容易打倒董卓,重獲官聲,又因殺蔡邕立威而一落千丈。我必須通過攻打它們,重振聲威。想到這,王允對使者義正辭嚴:“如果不是西涼軍集團做幫凶,董卓敢這麼囂張嗎?現在,我當家說話,我要大赦天下,但就不赦免前西涼軍集團!”

李傕、郭氾、張濟、攀稠等商量:“王允不肯赦免我們,我們各自逃命去吧。”後漢第一毒士賈詡勸說它們:“如果大家散夥了,隨便一夥強盜就可以將我們辛苦搜刮來的金銀珠寶搶走。我們不如殺到長安,給董公報仇。我們要是成功了,就可以一步登天,一生榮華富貴;如果失敗了,我們再散夥也還來得及啊!”四人合兵,聯手大敗呂布,呂布投奔袁術不成,隻好投靠袁紹去了。四人一進了長安城,就讓士兵四處搶劫掠奪,災難再次降臨到長安城老百姓的頭上。

李傕、郭氾抓到王允後,指著他大罵:“董公有罪,我們有什麼罪?不肯赦免我們?”當場就在小皇帝麵前斬殺王允。四人強逼小皇帝封官,可憐的小皇帝無兵無權,隻好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候,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郭氾為後將軍、美陽候,假節鉞;同秉朝政。攀稠為右將軍、萬年候;張濟為驃濟將軍、平陽候。以王者的禮儀下葬董卓。

李傕、郭氾怕自己威望不足,強召朱儁入朝,封為太仆,同領朝政。前西涼軍集團重掌政權後,派人監視小皇帝,隨意升降官員,殘酷無情地剝削、壓榨百姓。

李傕、郭氾等人的所作所為,引發侍中馬宇、諫議大夫種邵、左中郎將劉範的不滿。他們獲得獻帝的密詔,封並州刺史韓遂為鎮西將軍,西涼太守馬騰為征西將軍,征討李傕、郭氾等人。韓遂、馬騰本依附於董卓,天下義軍討伐董卓時它們不敢吭聲,等董卓死後,才跳出來爭霸天下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