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啟不上朝,但不代表政治機構就不運轉了,很快,關於王恭廠爆炸案的奏折便如雪花般遞了上來,天啟看完不禁一陣心悸。
要想了解天啟皇帝為何如此慌張,還要說說當下的政局,自萬曆年間顧憲成始創東林書院,在朝堂中就逐漸了脫穎而出,與其他的以地域為團體的黨派不同的是,東林黨是以心學創始人王陽明為宗師的黨派,由於明朝社會風氣開放,王門學說在萬曆天啟很有市場,這也導致了東林黨相對其他黨派而言,人數和人才更多,在朝堂上更具影響力。
但諸如浙黨、楚黨、晉黨也不是吃素的,紛紛聯合起來,共同抵製東林黨,萬曆皇帝倒也懂得平衡,始終讓日益龐大的東林黨在朝堂上處於劣勢。
但隨著萬曆皇帝的駕崩,以及短命的泰昌皇帝,以及朱由校的登基,一些列的政治變動讓一個江湖人物看到了前途,汪文言——一個曾經混跡江湖的混混,卻混進了朝堂,與東林黨幹將左都禦史楊漣混到了一塊。
汪文言計,利用明末三大案分化瓦解其他黨派對東林一脈的圍追堵截,將三大案的責任嫁禍給非東林黨派,使得非東林黨派土崩瓦解,其標誌性事件就是遼東經略熊廷弼被傳首九邊。
就在浙黨、楚黨官員紛紛落馬,人心惶惶之際,一個靠山出現了,他就是九千九百歲,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
在移宮案中,魏忠賢扮演的並不是什麼光彩的角色,幫助泰昌寵妃李選侍挾持太子朱由校,卻被東林幹將楊漣搶走了,換做一般人,到這裏也就對未來失去信心了,但是能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情況下揮刀自宮進宮當宦官的人,顯然都是君子劍嶽不群級別的牛人,,隻不過嶽不群想當武林盟主,而魏忠賢圖的是在宮裏混出個人模狗樣。
在皇宮大內,有成千上萬的宮女宦官,宦官倒還好說,絕大多數人自小就被閹割掉了,對於男女之事也就沒需求了,但宮女卻是正常人,可皇宮裏正常的男人隻有皇帝,絕大多數宮女隻好退而選其次,這樣的男女在宮中稱為對食,我們無法想象他們如何對待男女之事,但根據史書對他們的描寫,他們的愛情比尋常夫妻更忠貞。
在這些女人當中,有個很特殊的女人——奉聖夫人客氏,在天啟皇帝朱由校登基之後,這個名不經轉的女人突然出現在天下人的視野之中,作為天啟皇帝的奶媽,客氏對自己的家庭付出了很大的犧牲,但在天啟成年之後,卻依舊拋夫棄子不肯回家,恐怕就是舍不得放棄那份榮華富貴吧。
作為一個女人,而且是生過孩子的女人,常年生活在宮中,必然會有那一份渴望,可惜在皇宮之中,除了天啟皇帝,就沒有一個正常男人了,我們無法考證客氏是否不顧人倫之法去勾引天啟皇帝,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客氏在宮中有對食的,他的名字叫——魏朝。
但作為一個從小進宮的終身職業宦官,雖然通過自己的奮鬥,在宮中有了一定的地位,但在男人味方麵,卻沒有半路出家的魏忠賢有優勢,雖然魏忠賢是魏朝培養的起來的,但在前途和女人麵前,魏忠賢毫不猶豫的背叛了魏朝,而擁有男子陽剛之氣的魏忠賢也得到了客氏的青睞。
天啟皇帝的父親泰昌帝是個不受人待見的孩子,持續半個萬曆朝的國本之爭的核心就是圍繞他展開的,兒子不受老子待見,更何況是孫子天啟了,天啟就成了沒人管的孩子,從小缺少父愛,或許客氏的嗬護讓不受待見的天啟感到了一絲溫暖。
當東林黨將天啟皇帝推上帝位之後,還沒來得及慶祝,卻發現皇帝沒有個皇帝的樣子,首先,皇帝不識字,這簡直是大明的恥辱,好在現在教還來得及,可天啟天天忙於木工活兒就不是這些以正人君子而自居的東林黨們能理解的了,於是勸諫的奏疏如雪片般飄進紫禁城。
天啟隻是個孩子,哪見過這陣勢,被嚇了之後,便找他唯一信任的人——奉聖夫人客氏告狀。
於是乎,魏忠賢同誌在客氏的支持下牛逼哄哄的登上了大明政壇,替朱由校小童鞋遮風擋雨,被東林黨嚇麻了花的非東林黨派紛紛加入魏忠賢麾下,成為一名光榮的閹黨。
有了皇帝和沒節操的文官的支持,魏忠賢如同開了無敵一般,大殺四方,東林黨苦心經營的“眾正盈朝”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土崩瓦解。
王恭廠爆炸案成了東林黨最後的救命稻草,但這是救命稻草還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