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折 元嘉北伐烽煙起(1 / 2)

公元422年,出身地主階級下層以鎮壓孫恩起義起家而奪得封建統治最高權力的宋武帝劉裕病逝,公元424年其子劉義隆才繼位,改年號元嘉,史稱宋文帝。

元嘉七年三月某日清晨。

天空還沒有亮透,魚肚白的東方泄露著朝陽的溫煦,深紅色的皇宮高牆,隱約地露出一個個琉璃瓦頂,宮牆旁紋絲不動的站立著身材高大,體質健壯,麵無表情,滿身戎裝,腰挎刀劍的侍衛,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像測量過似的整齊劃一。在進入皇宮的第一道朱色大門左右兩旁各站九人,同樣的裝束和表情。不遠處的夾道上還有兩隊流動巡視的侍衛。天空開始漸漸透亮,皇宮大殿的宏偉浩大皇帝的威嚴也逐漸彰顯出來,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簷殿頂在陽光下反射著耀眼的光芒格外輝煌,那大殿房頂前後左右飛簷上的四條金龍,金甲金鱗金眼金角金須,條條張牙舞爪,活靈活現。殿門外停放著許多裝飾華麗的馬車或軟轎,車夫、轎夫一個個慵懶的坐著或站著,有互相認識的聚在一起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著,每日重複著這樣的日子,他們早已經習慣了。

順著漢白玉的石階穿過道道宮牆要走好久才到大殿,隻見殿內更甚輝煌、富麗。六尺長的沉香雕花木塗金龍椅位於九尺高台上,後有稀世孔雀翎做的遮風寶扇,前有珍珠成串的垂簾,邊上懸著鮫綃羅帳,帳上遍繡龍鳳呈祥圖案,灑珠銀線風起綃動龍鳳便如騰雲駕霧一般翻滾生動異常;寶座上鋪著軟紈蠶冰簟。殿頂用百年檀木作大梁,千年夜明珠懸於房頂中央,熠熠生輝,似天然日月一般;四周水晶玉璧放光芒,鑲金大理石柱四角站,文武大臣列位排班;地鋪白玉磚,鑿磚為蓮,朵朵鑿成如來股下的蓮花,花瓣鮮活玲瓏,連花蕊也清晰可辨,竟是以藍田暖玉堆砌而成,其上用紅毯鋪設。這便是朝陽大殿,如此的窮工極麗。

正是早朝時間,隻見龍椅上端坐著一位年華已過弱冠的青年男子,神情安靜,臉色略顯蒼白給人一種他這個年紀不該有的那種成熟和病態的錯覺,他就是宋文帝——劉義隆。

當年過花甲的**大總管宣告“皇帝有旨,龍體未康有事請奏無事退朝”時,位列大將軍職位的親王劉義康緩緩走上前從容道:“臣弟有事啟奏。”

年輕的劉義隆揮手示意道:“彭城王有何事要奏?細細說罷。”

劉義康拱手作揖狀,說:“臣弟月前謹遵吾皇旨意在北魏國與柔然交戰之期,寫下書信要求歸還永初三年占去的、金墉、虎牢、滑台四城以及司州、兗州、豫州,否則我天國兵馬將以武力收複。隨即派遣使者去魏,昨日使者回來告稟:魏朝拓跋燾小兒在看到書信時竟然隻是一笑而過之後開口辱罵陛下,說他大魏眾將士早已厲兵秣馬隨時等候宋車兒帶兵前來。故臣弟懇請皇兄任命到彥之為總都督出兵收複我前朝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