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九章 帝國的遠征(3 / 3)

此時看到故人容貌,一時間也是悲從中來。

慢慢前行,君臣三人的目光從一幹故舊的臉上掃過。

同樣因為積勞亡故的田豐;與他完全相反,偷了大半輩子懶,最後得享八十六歲高齡,差點變成神仙的賈詡;鎮守邊疆四十年不動搖的於禁、徐晃;因為不服老,以八旬的高齡披掛上陣,死在與波斯帝國的大戰中的黃忠……

每一個張畫像都能激起一段回憶,熟悉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一般。

王羽突然感慨道:“翼德兄的畫工,應該得列當世大師之林了。”

諸葛亮點頭附和道:“的確,若非蔡夫人在徐州舉行了畫展,誰又能想到,張將軍竟然在徐州隱居了那麼多年,而且還以畫為生呢?還有關將軍也是……可惜這二位都沒了當年的雄心壯誌,不然……”

“孔明差矣。”龐統突然說道:“關、張二位將軍雖然無心功名,但關二將軍和張小將軍卻也不遜於其父,這些年也是驃騎軍中的棟梁呢。”

王羽笑著點點頭,對於當年的故人,即便是敵人,他也沒有花什麼心思追索。劉備也好,孫權也罷,他們都無法再威脅到帝國的安全,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重新選擇人生呢?

其實要找孫權的話,線索還是有的。

近年來,東治有個家很是風靡一時。他寫的諷刺,鞭辟入微,有直達心靈深處之能。

王羽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步名為《天與地》的,講的是兄弟相依為命長大,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反目成仇,弟弟將哥哥害死,哥哥卻沒有反擊。最後弟弟遇到了極大的危險,身邊卻沒人可以依靠,於是說出了這樣的話:如果大哥還在就好了……說完,便跳下了懸崖。

這未嚐不是肺腑之言啊,王羽這樣想著。

走到最後十張畫像的時候,王羽再次停下了腳步,皺眉問道:“子義又跑到哪裏去了?”

歲月絲毫沒有對諸葛亮驚人的記憶力造成影響,他不假思索的答道:“主公可還記得度遼侯和鎮東侯的爭端?”

“唔,”相較而言,王羽的記憶力就差多了,他想了片刻,才在記憶中找到了相關的信息,“是陳元龍和公孫文懿爭奪蝦夷島那件事?子義那家夥什麼時候學會調停了?”

“主公有所不知。”龐統笑道:“度遼侯謀奪蝦夷島,並非為了擴大土地,他隻是看中了蝦夷島的位置,想以此為踏板,向東探索。”

“向東?那不是……”王羽微微吃了一驚,蝦夷島東麵,那不是美洲麼?雖然對新大陸的開發是遲早的事,可現在就提上曰程,還真是有些出人意料呢。

“子義將軍不是調停去了,他是對東渡這件事很感興趣,為此,他還特意拉上了文長、循義二位以及興霸將軍,再加上元直、文珪、太史夫人幾個,規格算是相當之高了……”龐統管的就是情報,對各方動向皆如數家珍。

“我說怎麼最近看不到這幾個家夥。”王羽微微有些納悶:“興霸、元直、文珪、祝融這幾個就算了,循義那個木頭,還有文長那個無利不起早的家夥怎麼也肯陪他胡鬧?”

“哦,聽說當年東征的時候,文長將軍曾許過諾,會無條件答應子義將軍一個要求,所以……”

王羽忍不住的翻了個白眼,吐槽道:“子義這家夥還真是深謀遠慮啊,四十多年前的承諾……”他搖了搖頭:“文長人品真是不錯。看來這新大陸,他是非去不可了?”

龐統點點頭:“以那幾位的身份,鎮東侯就算再想要蝦夷島,也不可能拒絕他們的要求,而度遼侯頗有其祖之風,對航海的熱情也很高漲,想必是無可更改了。”

“太史慈發現新大陸,嘿,聽起來確實滿威風的,由他去罷。”王羽碎碎念著,最後釋然一笑,道:“孔明,人力應該不用你**心,各項物資盡量滿足他們好了,度遼侯確實有乃祖之風,摳門著呢。”

“遵命。”諸葛亮含笑應喏。

很顯然,主公更希望大家在一起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但其他人卻不這麼想,就像是當年的黃老將軍,明明已經那般年紀,卻偏偏要去前線廝殺。

諸葛亮心裏很清楚,這些人都不缺功名富貴,他們隻是單純的不想死在榻上而已。

“主公,時辰差不多了。”見王羽已經走到了最後,龐統輕聲提醒。

“嗯,”王羽點點頭,沉聲道:“那就開始吧!”

……

漢,開元四十九年,三月十七,辰時。

長安城最高的建築物——供奉開國功臣英靈的淩煙閣上,天下無人不識的驃騎軍旗冉冉升起。幾乎就在同時,戰鼓聲動地而來,數十萬軍民圍在西門外,盡情歡呼。

王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歡呼聲,隻是微微抬手示意,目光卻看向了黃龍旗下的城頭處。

仿佛感受到了王羽的目光,窗口處露出了一張略帶蒼白,卻盡顯雍容的麵孔,正是當今天子劉協。看到王羽,這位被架空的天子全無一絲憤懣或惱怒,露出了一絲和煦如春風的微笑,衝著王羽微微頷首。

同樣是做傀儡,劉協和曆史上的漢獻帝卻全然不同,在洛陽這個帝國文化中心,他如魚得水,享受著榮耀的同時,在學術上也是大展拳腳。他專攻的是心理學,如今已經有了經過正規認證的院士學位。

地麵突然震動起來,與鼓點的節奏完全一致。

城內外的歡呼聲微微一滯,下一刻便陡然再上一個台階。

“大漢威武,大將軍威武,驃騎軍戰無不勝!”

“驃騎出塞,揚我大漢雄風!”

驃騎軍來了!

五十個千人方陣,從城門處魚貫而出,當先一名騎士,身披赤紅色的甲胄,手持一杆方天畫戟,胯下騎著一匹火炭般的戰馬,整個人如同一團烈火一般。

恍惚間,王羽差點以為時光倒流,再次回到了烽火連天的洛陽,自己正要與那位天下無敵的呂溫侯決勝沙場。

然而,樓下傳來了妻子呂綺玲的胡喊聲,王羽回過神來,知道不是作古的人複生,而是擔任東征軍先鋒大將的,自己的幼子王奉先。自己的十二個兒子當中,就以此子最為勇武,畢竟身上流著呂布的血,青出於藍也不奇怪。

“十二郎!十二郎!天下至銳的十二郎!”歡呼聲變得節奏分明,眾人異口同聲的高喊著。雖然隔了一層樓,但王羽還是感受到了妻子的喜悅和欣慰。

緊隨其後的是整齊的鐵騎方陣。

這次的歡呼聲小了不少,因為鐵騎的裝備和從前差了很多,看起來倒像是向輕騎兵靠攏了似的,標誌一般的超長騎槍也不見了。隻有腰間的腰刀或鏈錘,以及身後背著的一個奇形兵器。

那兵器看起來像是連弩之類的東西,但實際又不是,饒是關中民風剽悍,多有上陣廝殺過的老卒,也沒人知道那是什麼。

“十年磨一劍,一戰定乾坤。”龐統輕輕一笑,意味深長的說道::“羅馬、波斯二僚有禍矣。”

王羽並未答話,隻是會心笑著。

改變時代的兵器終於出現了,火器,準確的說,是熱兵器!

那不是曆史上的前膛槍或是燧發槍,而是按照後世標準製造的半自動步槍!十年磨一劍,就是不想在遇到真正的強敵前亮出殺手鐧,要知道,戰爭之中,科技的互通姓是很強的,若是提前讓那兩個西方大國有了準備,這仗就不好打了。

以國力而言,大漢自然遠勝敵人,可漫長的距離是個大麻煩,即便可以通過海路輸送相當的物資,也是杯水車薪。

所以,第一擊就將士最強的一擊!就讓已經進入集權時代,失去了活力和進取心的羅馬人,在漢軍的槍林彈雨下顫抖吧!

隨著走出來的方隊越來越多,圍觀眾終於發現了,那種奇形兵器幾乎普及了全軍,不用說,那肯定是一種新兵器了。

就在這時,一杆將旗躍然而出,一下挑起了所有人的熱情。

“上柱國大將軍!”

“老當益壯的常山趙子龍!”

“左右二張!”

“帝國雙壁!”

這次西征的主帥是趙雲,副將是張頜、張遼,參軍鄧艾、薑維,再加上關興、張苞、曹彰、王雙、丁奉、夏侯霸等一群後起之秀,陣容之豪華,全然不在要去新大陸的那夥人之下。

王羽本不想讓趙雲和二張出馬,畢竟年紀大了,有個閃失可怎麼辦?可正如太史慈的不甘**,趙雲等人也是烈士暮年,壯誌猶存,王羽也沒辦法給他們澆冷水,也隻好順其自然了。

“山若在前,山必傾倒!

淵若在前,淵必崩塌!

大漢驃騎,天下至強!

大漢虎賁,所向無敵!”

地動山搖般的戰號聲衝天而起,這是將士們在向他們的最高領袖致敬。

聲浪中,王羽抬眼西望,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副副金戈鐵馬的壯烈場麵。

他知道,五萬雄獅將西出玉門,在西域走廊與各路諸侯會師。幾十萬兵馬將在地圖上拉出一條弧線,以驃騎軍為先導,橫掃向西!

別說羅馬已經不再是能打敗擁有名將漢尼拔的共和國時代了,就算是,西方人也擋不住大漢的精銳之師。欺軟怕硬的波斯更是隻有在漢軍鐵蹄下顫抖的份兒。

此役過後,漢文明當世再無抗手,一個輝煌的時代已經拉開了帷幕!

……

沉浸在雄圖偉略之中的王羽並沒有主意到,人群中發生了一陣小小的搔亂。一個老牧奴突然倒下了,臉上帶著前所未有的釋然神色。

沒人太過在意,這種到了神京腳下,目睹天朝氣象,過於激動而死的老人多得是,一年下來,沒有一千,也有八百,誰會在意呢?

說不定是看到了鼎盛兵威被嚇死了也說不定呢,難道要去責怪英勇的將士們嗎?

別開玩笑了。

————————

三國第一強兵……

終!(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第一強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