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五章 吾誌高遠(1 / 3)

“實際上,即便諸位不主動前來,本將遲早也會邀各位來此一敘……”

王羽的視線從座下兩側恭立的眾人身上以此掃過,語聲中聽不出太嚴厲的味道。.

這些人他大多數都是初次謀麵,但幾乎兩個人當中,就會出現一個他很久以前就熟悉的名字,荀彧、蔡瑁、蒯越等等等等。

不管代表的是一方諸侯,還是僅僅代表了自己的家族,這些人到來所代表的意義都是差不多的,如果能讓他們所有人都滿意而歸,新納入統治範圍的領地即便上就安定下來了。

這是世族即將到達巔峰的時代,距離魏晉時期,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程度還有那麼一點距離,但世族勢力的空前膨脹是毫無疑問的。

如果自己隻是貪圖迅速安定的好處,無疑會步入魏晉兩朝的後塵;但若擺出嚴厲的態度,以強力壓服,眼下的大好局麵很有可能毀之一旦。

好在,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摸索、討論,自己已經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解決方案。

稍作寒暄,王羽迅速進入正題。

“在正式與各位探討地方局勢之前,本將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各位……開國四百年以來,大漢王朝南征北討,何等威風,即便以丁零、大秦之遠,也知我大漢威名,為何近年來,衰弱至此呢?”

階下眾人都是低著頭,把嘴巴閉得緊緊的。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回答的必要,對此,在士林當中早就有了定論:外戚囂張,宦官專權,天子昏聵,正人君子不得伸張於朝廷,故而政局混亂,導致天下人無可依從,終被妖賊所乘。

不過,座上這位冠軍侯和世族之間,在認知上是有很大差異的。士林之中流行一種說法,說是冠軍侯認為國之將亡,與天子固然沒有多大關係,與外戚、宦官還有太平道那些妖人也是關係不大,強國興邦之道,首要之務就是鏟除世家豪門。

不管這個傳言到底有多少準確姓,頂風發言都不是什麼好路數,悶聲聽著,至少先搞清楚對方到底想幹什麼才是王道。

“本將在河內起兵至今,在領內所施行的政略,一直都是在變動之中,原因無他,因為本將也是一直在思考……”王羽對眾人的沉默應對絲毫不覺意外,不過他接下來說的這番話,也有幾分睜眼說瞎話的意思。

沒錯,他對待世家豪門的態度一直在變,但並非他的思路不夠成熟,而是形勢使然。

剛起兵的時候就對世族下狠手,並非他嫉惡如仇,眼裏揉不進沙子的表現,隻是老王匡已經把河內豪門得罪死了,若非有董卓這個公敵在,當時的諸侯聯盟就能調轉矛頭,把他爺倆先給滅了。

這一點都不誇張,河內是漢光武劉秀起家的地方,東漢這一百多年當中,論豪門底蘊,就屬河內最強。

曆史上曹艸、袁紹都很強,又有地利之便,但偏偏就沒人對河內下手?為啥?就是因為這地方豪門太多,做什麼事都多有掣肘。幹脆就放個沒啥威脅的張楊在這裏,做為戰略緩衝地帶算了。

對當時的王羽來說,這就是場無妄之災,給他初期招攬人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可是,就當時的處境而言,王羽也隻能順水推舟,將反世家進行到底,不然怎麼辦?難道去跪求寬恕麼?

等到他回轉泰山老家,準備進取青州,考慮到青州的特殊,他也有必要將這個策略進行到底,以籠絡人心,所以隻能繼續下去。

一直等到打敗袁紹,才能開始轉向,但這其中又涉及了對張燕的招撫。因此說是一波三折一點都不為過。

時至如今,王羽終於可以不受約束的,把自己整套的理念搬出來了。

“世家的存在,應該說是有著某種必然姓的,雖然對國勢轉弱具有一定影響,但若把所有罪過都推過去,也不提合適。”他緩緩說著,給在場眾人都吃了顆定心丸。

雖然眾人也做好了萬一和談不成,就趁著大勢尚有可為,豁出去的拚一場,但驃騎軍的威猛戰績實在讓人膽寒,不到沒有路可走,沒人願意魚死網破。

精明如荀彧、蒯越這樣的人則是露出了深思神色,心下斟酌著王羽的未盡之意,不是天子昏庸,也不提外戚、宦官,現在連世家也得以開脫罪責,那罪魁禍首到底是誰?總不能說是這位驃騎將軍隻是在消遣大家吧?

幸好這一次王羽的話鋒沒繼續飄忽不定,直接承接著說了下去。

“本將以為,國勢江河曰下,無法繼承先輩雄圖的最大原因,就是士、民之間差距過大,以至沒有中間階層,導致國體不穩,稍有風吹草動,就有可能演變成大禍!”

“中間階層?”

“國體不穩?”

“這到底是……”

因為王羽先揚後抑的手法,眾人一時間也有些壓抑不住情緒,或是失聲驚問,或是和關係好的與會者麵麵相覷起來。

雖然王羽用了幾個新名詞,可要說完全聽不懂肯定是不可能的,畢竟來的都是各世家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見識學識遍數當世也算是出類拔萃的。他們之所以失態若此,是因為王羽這番話很容易引起不好的聯想。

王羽既沒有發火,也沒有解釋的意思,眼簾低垂著,不置一詞。直到眾人隱約覺得不對,再次安靜下來的時候,這才一抬眼,彈彈指,吩咐道:“將東西發下去。”

“遵命。”身後侍立的幕僚中走出兩人,躬身應命,各捧著一摞紙張走下丹墀,一一將裝訂好的書冊發給眾人。

“開元戰爭法令草案?開元普通民法草案?”

“不錯,這就是本將基於適才所說的原則,為未來的大漢帝國製定的法案。”王羽擺擺手,示意眾人可以隨意翻看:“各位都是見多識廣之人,特別是文若先生,即便以曹將軍的眼界,也常以名相蕭何比之,正好為本將參謀一二,請務必暢所欲言,不須有任何顧慮。”

“……”包括荀彧在內,眾人都不知該如何作答,琢磨著反正王羽這麼說了,大家不妨先看看這兩項新法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