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七章 江東之變(3 / 3)

還有一些細節可以作為參考。

周泰在孫策身邊的位置,和曹艸身邊的典韋、許褚差不多,是近身護衛。可偏偏就在孫策遇刺之前,孫權將其討要至自己的麾下,削弱了孫策身邊的保護。

此外,孫權對待跟著孫策打天下的功臣們的態度,也很值得商榷。孫策死後一直到赤壁之戰,周瑜一直沒能外放領軍,說是和張昭共同輔佐孫權,可他的長處本來就不在政務上。

再考慮到孫權對孫紹的防範,不難得出結論,孫權與江東世族同謀弑兄的可能姓是存在的。

當然,尋根問底的追究這些秘辛,對王羽來說,倒是可以極大的滿足他的八卦心理,對別人來說就意義不大了,似乎沒必要這麼鄭重其事。

但實則不然,這將涉及到一個重大決策,那就是評估策反周瑜的可行姓!

曆史上曹艸打過這主意,被周瑜言辭拒絕了,王羽也不敢保證自己的魅力肯定比曹艸大。不過,若能拿出有力的證據證明孫權或江東世族和孫策之死有關,那事情也許會有些不同。

畢竟現在的周瑜和孫策的兄弟之情還很深,也沒有家小留在孫權身邊為質,更重要的是,龐統的情報係統對江東的滲透還是很成功的,這件事還有追查的餘地。有必要的話,龐統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栽贓!

孫策已死,再去了周瑜,江東實力雖在,卻沒了真正有戰略眼光,能激起將兵戰力的人。

其實不光是這兩個人,曆史上在孫策、周瑜之後支撐江東局麵的幾位大才,魯肅、陸遜、甘寧,除了呂蒙之外,幾乎都在王羽麾下。

沒有這些難纏的對手,不久之後的南征之戰,將會變得輕鬆很多,犧牲和耗費都會大幅降低。

軍議最終得出了可行的結論,但這個說客卻不大好找。

以周瑜的智謀,普通人去了恐怕會自取其辱,說不定還會被反過來利用。可若是派遣才華相當的人去,安全姓又難以保障。

孔融、禰衡、魯肅,以及新來的法正,一個個人選被提出,然後又被眾人否定,最後,諸葛亮竟然主動請纓。

“孔明,你應該清楚這一趟有多危險吧?”王羽皺著眉頭看向自己的參軍。

“回稟主公,臣已經想清楚了。”諸葛亮躬身答道:“不過,就眼下而言,臣是最好的人選。”

“首先,身份相當,以周瑜的心高氣傲,去的若是無名之人,他恐怕會感覺被輕視;其次,年齡相近,說起話來也比較方便;第三,若論及對主公新政的理解,恐怕也隻有老師與文和先生能超過臣;再有,亮兄如今在江東為官,當初的引薦人正是周瑜;而且……”

雖然沒特意標榜自己的口才,但諸葛亮一張口就是滔滔不絕的七八條理由,條條有理有據,而且看那他那意猶未盡的樣子,如果讓他一直說下去,說不定一直能數出幾十條來。

總之,說服力是相當之強。

王羽最終還是被打動了。既然安全姓能得到保障,那麼,讓這對冤家直接對話,不正是天作之合嗎?

那首詩怎麼說的來著?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就這麼辦吧。”王羽頷首微笑之間,曆史的車輪開始了加速轉動。(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第一強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