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流民之災(1 / 2)

懷遠父親救下趙朔,因家中隻剩他一人,便跟著懷遠從姚氏為母,懷遠十五,趙朔十四,二人以兄弟相稱。

流民自內方山起,行了一個月,集結中途村落殘餘人,隊伍越發浩大,當時有五千餘人。越過水患之地,離義陽城還十餘裏。

流民中有人先入城報信,長吏元朗倒是個利落人,這邊命人城外安營紮寨,開倉放糧。一邊潛人送表入朝請國主定奪。

這日早班,邑和帝旭慶,上座龍椅,協奏表啟問群臣,言道:“昨日,義陽城元朗上表,月前天象絮亂,突發洪災,至我土百姓流離失所,現有災民五千餘人,已安置城外,但義陽城糧草恐不足,善求放糧援助。不知眾卿意下如何?”

百官聽言,竊竊私語。

這時左班出一人,是邑和帝胞弟旭康,封鬱靈王,年三十七,儀表堂堂,拱手啟奏道:“我主聖恩,現天下雖安,但四方不定,虎視眈眈。我主需寬厚恩澤,開糧救災,行仁君之道,昭萬民歸心。”

邑和帝道:“靈王之言善,隻是現今值秋收之季,眼下也無糧田分配,待春種耕耘還有四月餘,其中還越冬季。若賑災發糧,這五千餘人恐開濟頗巨……”

群臣暗自思道,不敢言語,右殿三軍統帥紀憲出列拱手道:“稟國主,臣自想,習兵者,有兵分多路,遇機而伏。今也可安民,不如分散流民,分城救濟,一解災荒如何?”

鬱靈王出列道:“此舉不妥,流民若分散各城,各城法度不同,流民日久攀比,必生事端。不如各城分濟糧餉,一同解到義陽安民。待春耕時,再劃地分戶。”

邑和帝自思了半刻,咐道:“就依靈王之言,流民安置在義陽城,各邊城分解糧至義陽緩解災情。”

傳旨到義陽城元朗,付旨與正陽城,安陽城,湛陽城,汝南城,信陽城,安城六城刺史各出糧餉,為流民續糧解災。

所謂天有異象,國之將亂。

流民安置後,各城上表續糧,一個月還算整合,但時日長遠,城主其有私心,運糧之事或推或阻,或少或無,中途又經貪官汙吏苛刻抽成。到第三月,白飯成了米粥,青菜成了野菜,已入冬荒,天寒地凍,北風凜冽,冷暖也是甚事。流民之中,又有手滑腳尖之人,好事起哄之人,雜亂不堪,時有傷財擾民之事,令城主元朗頭疼萬分。

懷遠在家時,有些打獵捕鳥的本事,趙朔也是個頑劣性子,二人年少聰慧,經常去野外打獵玩耍,倒還沒有餓過肚子。姚氏婦道人家,手工巧活,常去城中幫人做些零工雜事,三人倒也活的輕鬆。

隻是流民中多有好吃懶做之輩,隻等賑災糧糊口,越發惡道,集結成匪,趁天黑去城中打家劫舍。被舉發後,索性整合了五六百人,占了桐柏山自立為王,立了個山號,名為“流雲寨”到處欺霸商旅,劫人財物。